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2-2730850 | 信息分类: | 县政府文件 |
发布机构: | 生成日期: | 2022-04-14 | |
文 号: | 平府发〔2022〕3号 | 是否有效: | |
名 称: | 平塘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塘县2022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的通知 |
各镇(乡、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各有关部门:
现将《平塘县2022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平塘县人民政府
2022年4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平塘县2022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
第一章 序言
(一)方案编制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进一步补齐脱贫地区短板弱项帮扶机制,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二)方案编制因由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发〔2020〕30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等精神,围绕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衔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三)方案编制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引领。充分发挥政府在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中的主导作用,结合我县2022年工作任务目标,聚焦脱贫成效巩固提升、深化农村产业拓展、纵深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引导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安排使用。
2.坚持因需而整、应整尽整,统筹使用。在统筹整合涉农资金过程中,坚持“多条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出口放水”,有效推进“脱贫成效巩固提升”“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全面实施。
3.坚持精准使用,注重实施成效。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与乡村振兴要紧密挂钩,把握关键节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紧紧围绕“脱贫成效巩固提升”“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目标,着力增强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有效提升脱贫地区脱贫人口和贫困程度相对较深的非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4.坚持分工协作,强化责任。全县各部门要加强联系对接,强化工作职责,高效推进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
第二章 目标任务
(一)年度目标任务
通过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发挥财政涉农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助力推进脱贫户和易致贫边缘户稳定持续增收,增强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着力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弱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取得显著提升,基层组织不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机制逐步完善。
(二)项目建设目标
围绕我县2022年度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任务,按照“脱贫成效巩固提升、深化农村产业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工作要求,重点安排产业发展、基本农田设施、教育培训和帮扶小额信贷贴息等项目进行实施。
(三)资金整合目标
2022年预计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32987.60万元。主要投入到我县已出列贫困村和贫困程度相对较深的非贫困村,补齐产业发展和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实现协调推进和项目资金全覆盖。
第三章 工作措施
(一)推行民主决策和先建后补方式。积极推广群众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吸收脱贫村、脱贫户代表参与项目评选和建设管理。在严格履行民主程序、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推广农民先投资建设、后进行补助等方式实施项目,有效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积极性,增加经济收入。
(二)实行到村到户到人精准扶持。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兑现到人的要求,强化资金安排与使用的精准,确保资金与建档立卡脱贫和易致贫返贫人口相衔接,将资金优先安排到与脱地区和脱贫人口领域。
(三)探索项目资产收益帮扶机制。积极探索以“股权量化、按股分红、收益保底”的项目资产收益帮扶机制,拓宽脱贫人口收入渠道。进一步培育带动明显的村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产业大户等市场经营主体,推动经营主体承接各类支农项目实施,鼓励带动市场经营主体吸收脱贫户为其成员,确保脱贫户利益联结后真正受益。
(四)转变财政涉农资金支持方式。探索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新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建立适度规模农业产业经营补贴机制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等。通过政府协调引导,适当安排农村脱贫人口参与农村公共设施维护、道路维护保养、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项目,稳定增加脱贫户和易致贫户经济收入。
第四章 项目建设
(一)农业生产发展项目。主要包括种植业、养殖业、“三变”模式、产业基础设施等4类项目,共计52个。其中,种植项目20个、养殖项目11个、“三变”模式12个、产业基础设施9个。
1.种植业。
1.1实施地点。平塘县11个镇(乡、街道)121行政村实施种植类项目。
1.2建设内容及规模。种植海花草100亩,新建茶园1800亩,精品水果500亩,1万亩低产低效林进行提质改造,1万亩国有和集体森林进行抚育,玉米高产栽培示范200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1200亩,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100亩,“稻+鱼”种养结合绿色生产技术2000亩,蔬菜种植900亩,育植辣椒苗3000亩,新增种植葡萄30亩,精品水果示范基地300亩,种植“汉雷香”500亩,刺梨种植2500亩,发展辣椒种植660亩,实施青蒿种植300亩,新增园杆茶种植1000亩,提质增效园杆茶2000亩(按800元/亩补助),新建苗圃基地8亩,570亩沃柑产业提质改造,种植大豆1万亩。
1.3建设标准。根据《平塘县农业产业“先建后补”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平塘县2019年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发展秋冬农业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补助标准补助或以各行业造价价格进行补助。
1.4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拟于4月启动实施,12月底前全面实施完成。
2.养殖业。
2.1实施地点。大塘镇民联村、者密镇沙坡村、和平村、卡蒲乡河中村、克度镇光明村、平舟镇苗攀村、平舟镇新全村、金盆街道新舟村、甲茶镇新优村、大塘镇水沟村、新场村、甲茶镇马场村等12个村实施养殖产业项目。
2.2建设内容及规模。发展养牛620头;养猪1575头;发展兔养殖3000只。
2.3建设标准。兔150元/只;生猪养殖600元/头;牛6000元/头。
2.4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拟于1月启动实施,12月前全面实施完成。
3.“三变”模式。
3.1实施地点。平舟镇京舟村、甲茶镇兴荣村、掌布镇联合村、平舟镇苗乡村、卡蒲乡场河村、牙舟镇卡罗村、兴陶村、场坝村、甲茶镇马场村、金盆街道白龙园区、金盆街道新兴社区、平舟镇白龙园区、者密镇幸福村等10村3个社区实施“三变”模式项目。
3.2建设内容及规模。一是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投资县级平台公司或镇级平台公司发展产业以保底分红的方式进行分红;二是自行建设场地进行出租收取租金进行分红;三是购买设备出租进行保底分红。
3.3建设标准。入股投资类分红比例不低于5%。
3.4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拟于4月启动实施,12月前全面实施完成。
4.产业基础设施。
4.1实施地点。者密镇金玉村、茂村村、通州镇金桥村、塘边镇塘泥村、湾子村、通州镇通星村、者密镇茂村村、克度镇光明村、大塘镇水沟村、金盆街道新舟村等10个村建设产业设施项目。
4.2建设内容及规模。新建金玉村甲赖组、茂村村下茂八组、茂村村汤锅营组产业路长2100米、宽4米;新建金桥村马脚坡组、栗木寨组硬化产业路2公里,宽4米;新建塘泥村、湾子村3米宽产业路0.577公里,4米宽产业路3.723公里;建设通州镇通星村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网络销售中心180平方米;新建者密镇茂村村标准化厂房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5万亩;实施光明村产业道路硬化8.5公里;新建大塘镇水沟村产业道路硬化3.37公里,硬化面积达12395平方米;新建金盆街道新舟村产业路硬化2.5公里,宽3.5米。
4.3建设标准。高标准农田3500元/亩;产业路60万/公里;其他标准参照行业执行标准执行。
4.4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拟于3月启动实施,12月前全面实施完成。
(二)基础设施项目。主要包括农村村内、水利设施项目,共计8个。其中,村内基础设施4个,水利基础设施项目4个。
1.村内基础设施。
1.1实施地点。通州镇通星村、卡蒲乡河中村、塘边镇双河村、克度镇金星村、大塘镇新光村、平舟镇京舟村、卡蒲乡场河村等7个村实施村内基础设施项目。
1.2建设内容和规模。本次项目包括场地硬化约5000平方米,采用C30水泥混泥土硬化;平交道口加宽改造2600平方米,场地硬化建设约400平方米,修缮管理房240平方米,以及添置安装公共体育健身器材等;主要是对河中村者街组进行村庄整治、毛南民居改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等;4个州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每个点投入250万元,主要实施以下内容:1.三改工程:包括改厨、改厕、改圈;2.发展庭院经济:包括庭院治理、实施庭院果蔬池;3.农房宜居功能改造:包括内墙整治、门安装、窗子安装、电线改造、地面硬化、屋顶修复、排水沟建设;4.公共建设:包括文化振兴等相关建设、公共照明、村内生活污水排放及处理、公共区域场地硬化、垃圾桶等。一、产业发展方面投入资金共330万元,其中:1.投入240万元,建厂房2700平方米,用于出租取得收益;2.投入30万元,种植精品水果100亩;3.投入60万元,发展毛南豆豉生产加工。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方面投入资金80万元,其中:1.投入资金40万元,建人行桥一座,长13米,宽3米;2.投入20万元用于传统村落交懂寨消防设施配置;3.投入20万元,完善乡村振兴农村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共公厕所1个。
1.3建设标准。为满足项目使用功能、路网规划、设计交通量,并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长期发展,以及沿线地形地质条件、项目所在地经济状况及发展,结合环境影响等,公路等级采用四级Ⅱ类技术标准,路基、路面宽度为3.5米至4.5米,厚度15cm至18cm的水泥砼路面,乡村振兴环境整治项目根据各个行业建设标准进行购买补助等。
1.4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拟于4月启动实施,12月底全面完成。
1.5项目效益。项目建成后将切实改善项目交通和生产环境问题,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更加优化,在汛期来临能够顺利出行。带动道路沿线果林和蔬菜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群众经济收入;通过吸纳当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解决因疫情不能外出务工群众的就近就业问题;改善生活环境,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2.水利基础设施。
2.1实施地点。在平塘县11个镇(乡、街道)121个村实施水利基础设施项目。
2.2建设内容和规模。维修农村供水工程69处;主要采取封山育林结合必要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km2;山洪灾害防治(群防群测)以及县级平台、视频站点、无线预警广播等维修养护等;水库维修养护,水库巡查路线及巡查点、公示牌、警示标牌及制度完善等。
2.3建设标准。根据具体建设项目的行业标准和规划标准列述。
2.4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拟于4月启动实施,12月前全面完成。
(三)其他。实施项目9个,其中,培训类项目3个;金融扶贫项目1个;公益性岗位补助项目2个;其他项目3个。
1.培训
1.1实施地点。在平塘县11个镇(乡、街道)121个行政村实施培训项目。
1.2建设内容及规模。遴选2个农民教育实训基地;培育经营管理型人才40人,培训专业生产型人才80人,培训技能服务型人才80人,共计200人;推广1项农业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和5项农业主推技术;建设2个县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展示基地;培育50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训基层农技人员90人,其中省级培训30人,县级培训60人;招募特聘农技员5人;围绕农村实用技术、就业技能、民族特色手工艺、创业等内容在全县11个镇(乡、街道)开展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培训,计划培训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600人次。
1.3建设标准。1.实训基地遴选:2万元/个;2.经营管理型4500元/人/15天;3.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1800元/人/5天;1.发布推广主推技术模式和技术经费2万元;2.基地补助:16万元/个;3.培训经费40万元;4.培育主体:1万元/个;5.特聘农技员:1.8万元/人.年;833元/人次。
1.4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拟于4月启动实施,12月前全面完成。
2.金融扶贫
2.1实施地点。在全县11个镇(乡,街道)实施脱贫小额信贷贷款到户贴息项目。
2.2建设内容及规模。2022年申请的1100万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资金贴息项目,直接用于撬动预计2.34亿元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贷款资金,将直接惠及脱贫人口及边缘易致贫户5184户,23328人。
2.3建设标准。2121.91元/户
2.4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拟于4月启动实施,12月前全面完成。
3.公益性项目。
3.1实施地点。在平塘县11个镇(乡、街道)121个行政村实施公益性岗位补助项目。
3.2建设内容及规模。聘请100名建档立卡户生态护林员;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聘请141名护河(库)员,实现全县生态河(库)保洁工作市场化运作,提高保洁服务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3.3建设标准。800元/人/月。
3.4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拟于4月启动实施,2023年4月前全面完成。
第五章 整合资金
(一)整合项目计划总投资情况
2022年,我县预计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32987.60万元,其中财政衔接补助资金10440万元,其他财政涉农资金22547.60万元,主要投入到:
农业产业发展类项目。计划投资28722.10万元,其中:种植业4759.8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投入1528.8万元,财政衔接资金投入3231万元;养殖业1380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投入480万元,财政衔接资金投入900元;“三变”模式3719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投入1250万元,财政衔接资金投入2469万元;产业基础设施18863.3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投入18163.3万元,财政衔接资金投入700万元。
基础设施类项目。计划投资2330.70万元,其中:村内基础设施1901.7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投入191.70万元,财政衔接资金投入1710万元;水利基础设施429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投入429万元。
其他类项目。计划投资1934.80万元,其中:培训233.8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投入183.8万元,财政衔接资金投入50万元;金融扶贫1100万元,其中财政衔接资金投入1100万元;公益性岗位241万元,其中整合整合涉农资金投入241万元;其他项目360万元,其中整合整合涉农资金投入80万元,财政衔接资金280万元。
(二)整合资金来源及规模
2022年,我县计划整合涉农资金32987.60万元。其中,计划整合中央资金19194万元、省级资金6202万元、县级配套资金7591.60万元。
1.计划整合中央财政涉农资金1919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1000万元,水利发展资金550万元,农业生产发展资金350万元,林业改革发展资金500万元,农田建设补助资金4644万元,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750万元,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农村危房改造部分)700万元,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3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建设部分资金400万元。
2.计划整合省级财政涉农资金6202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100万元,省级水利发展资金120万元,省级农业生产发展资金30万元,林业改革发展资金246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资金2856万元,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750万元,省级农村危房改造及同步实施“三改”省级补助资金100万元。
3.计划整合州级财政资金0万元。
4.计划整合县级财政资金7591.60万元。其中,收回近2年内实施完工结算的帮扶项目结余资金80.3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7511.30万元。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分管财政和乡村振兴的副县长为副组长的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平塘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分管财政的县领导担任,副主任由县财政局、县乡村振兴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办公室负责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日常事务工作。建立健全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工作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定期或不定期研究涉农资金整合工作中的相关事宜。
(二)完善制度体系
按照资金分配有效规范、使用范围明晰、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要求,对现行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制定《统筹整合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确保资金与项目管理制度相互衔接,避免互相矛盾和交叉重叠,为整合和统筹安排涉农资金提供制度支撑,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同时,在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时接受县纪委县监委、审计机关、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监督。建立健全公示公开制度,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规划、年度资金整合方案、资金来源、资金安排使用情况以及项目实施情况在县政府门户网站上进行公开,实施项目在行政村公示,充分发挥群众的“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监督权”。各镇(乡、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制度执行,不折不扣地执行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确保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取得明显效果。
(三)绩效考评
进一步完善涉农专项资金的绩效考评制度,对专项资金的安排分配、使用管理、项目效益等情况进行全面考评。按照“指标科学、操作简便、结果公正”的原则,不断健全考评指标,将考评结果与下年度资金的分配相挂钩。对绩效好、监督措施到位的镇(乡、街道)和部门,在下年度安排涉农项目和分配涉农资金时给予适当倾斜;对绩效差、管理不到位的镇(乡、街道)和部门,适当扣减。同时,对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好的镇(乡、街道)和部门给予通报表扬,全面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对出现问题的镇(乡、街道)和部门进行通报批评,责成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纠偏限期落实整改。
(四)阳光运作
不断推行和完善报账制、公示公告制、专家评审制等管理方式,促进实现资金分配依据科学、分配办法公开、分配程序规范、分配结果公正。建立健全资金项目的民主决策机制和群众参与机制,进一步提高涉农资金整合管理使用的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度。加大政务信息公开,提高涉农政策和项目资金的透明度,杜绝涉农资金无序申报、重复申报和骗取套取的行为。
(五)加强监管
县纪委县监委、县财政局、县审计局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专项检查和抽查,营造良好的声势氛围。探索完善涉农资金整合使用检查方式,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建立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监督管理机制,切实做好涉农资金审计、检查和监督工作。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及时总结、提炼好的做法和经验。
附件:1.平塘县2022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汇总表
2.平塘县2022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建设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