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3-3440725 | 信息分类: | 县政府文件 |
发布机构: | 生成日期: | 2023-10-13 | |
文 号: | 平府发〔2023〕15号 | 是否有效: | |
名 称: | 平塘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平塘县人民政府
2023年10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国发〔2022〕11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贵州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23〕1号)和《黔南州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南府发〔2023〕5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县气象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保障平塘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州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围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生态提质、天眼保护”三大战略行动和“产业发展提质、城乡设施提质、文化繁荣发展、改革创新引领、民生福祉改善、天眼安全保护”六条实践新路,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服务需求,全面强化现代气象基础支撑,加快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提升气象保障经济运行和服务民生能力,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打好气象强基攻坚战,强化“中国天眼”冰雹防御工作,提升平塘人影防灾减灾能力,人影作业整体实力达到全州中上水平。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5%,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分别达到120分钟、45分钟,气象灾害监测率提升到90%,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5%以上,气象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GDP占比控制在0.5%以内。
到2035年,平塘县人影发展整体实力达到全州先进水平,实现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具备全面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气象服务能力,气象服务保障综合效益大幅提升。
二、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
(一)建设精密气象监测站网。按照相关规划,实施山地气象精密监测系统布局建设,共建共享交通、水利、农业等专业气象观测网。2023年新建1套六要素、1套四要素、1套单雨量站和1套视程障碍现象仪。2024年和2025年新建1套四要素及以上气象站和6个微型智能气象站、1个北斗水汽站、3个单雨量站,多要素自动气象站覆盖全部乡(镇、街道),微型智能气象站覆盖重点行政村,弥补气象灾害监测盲区和经济社会重要领域气象监测空白。(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县自然资源局)
(二)发展精准气象预报业务。推广应用上级智能预报预警业务成果,开展临近、短时到短中期的智能网格天气预报业务。2024年和2025年应用1—3公里智能网格预报业务系统、新一代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逐步提升精准预报能力,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责任单位:县气象局)
(三)提升精细气象服务能力。建立基于智能网格预报的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和森林火险等精细化气象风险预报预警业务。加强气象服务普惠应用,推进气象服务融入生产生活、流通和消费环节。2023年推动新一代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接入,实现预警信息向各级应急责任人精准靶向发布。2024年和2025年健全气象部门与各类服务主体互动机制,逐步实现基于场景、位置、影响的气象服务。(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局)
(四)强化现代气象基础支撑。2025年实施气象观测场及气象台业务平台设施建设工程,升级气象通信网络和专网视频会商系统,提高气象装备保障、信息共享和应用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大数据与电子商务服务中心)
三、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一)聚焦区域气象灾害个例分析。加强对大暴雨天气、人工影响天气、“中国天眼”冰雹防控、农业生产气象服务等重点领域技术个例分析。提升预报服务能力,探索预报要素由气象基本要素向农业、生态、自然资源等领域影响预报拓展,促进专业气象服务融合创新和能力提升。(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天文和科技服务中心、县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平塘分局、县农业局)
(二)强化气象论文及课题研究。深化与州级联合,强化气象科技论文及课题申报撰写,建立专业气象服务团队,参与州气象局业务技术攻关项目“揭榜制”。培养优秀业务骨干人才,激发气象科技创新活力和动能。(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天文和科技服务中心)
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一)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开展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分类收集更新预警预报接收人群,分灾种、分类别靶向发布气象信息。2023年应用新一代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开展气象风险预警业务系统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靶向发布业务。逐步形成高时效精细化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精准靶向预警信息发布能力。(责任单位:县气象局)
(二)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建设。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统筹部署,按照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气象防灾减灾防御标准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示范村(社区)建设。根据气象灾害影响,修订基础设施暴雨强度公式。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健全以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为先导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和社会响应机制。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县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能力。2023年应用防灾减灾救灾决策气象服务信息支撑系统。2024 年和2025年持续巩固应用。开展常态化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强化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提高暴雨、冰雹、干旱、凝冻、雷电等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风险预报预警防御能力。(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住建局、县应急局、县天文和科技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
(三)增强“中国天眼”和重点供水设施气象保障能力。建立“中国天眼”冰雹防御炮站弹药补充及储备机制和安全监管机制,购置1部固定火箭发射架作为冰雹防御备用设备,完成7个炮站“人影智能指挥平台”配置。完成大塘、通州和鼠场炮站独立弹药库建设。2023年完成移动作业车、移动火箭架更新。2024年和2025年,围绕平塘县重点供水水库、农业坝区等增雨需求,开展移动增雨作业。全面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在粮食安全、农业提质增效、水库增蓄水等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趋利避害能力。(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县应急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自然资源局)
(四)落实防雷减灾工作职责。将防雷减灾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监管考核,应用防雷安全监管平台。加强日常防雷安全监管,推动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提升雷电灾害物防、技防和人防能力。做好平塘县雷电易发区域及其防范等级划分成果应用,推动防雷重点单位应用雷电精细化预警系统,做好雷电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雷电灾害调查鉴定。(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住建局、县应急局)
五、提升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
(一)提升气象为水服务能力。与县水务部门共建共享雨情水情观测数据,推进气象服务融入水源建设、水利设施运行和水资源调度环节。围绕重点河流、库区、坝区开展精细预报服务和人工增雨作业,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气象保障能力。2024年和2025年开展平舟河、曹渡河、霸王河区域及上游雨量监测业务,开展区域降雨量级预报业务。开展河湾电站、龙塘电站等水库来水预报业务,不断提升气象为水服务能力,为水资源安全和水旱灾害防御做好保障。(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水务局)
(二)强化能源保供气象服务。开展风电、光伏发电、及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调度精细化气象服务,强化能源保供的气象保障能力,做好能源安全生产气象保障。(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应急局、平塘供电局)
(三)开展交通运输气象服务。应用智慧交通气象服务平台,开展以高速公路、国、省道路为重点的交通运营和安全保障气象服务,建立独平高速应对极端灾害性天气应急联动机制,提升低温凝冻、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交通安全处置和运营管控气象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公安局、县交通局、独平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公司)
(四)实施旅游产业化气象保障行动。推动气象与旅游深度融合,聚焦康养度假、露营、研学、夜游、体旅等旅游新业态提供气象服务保障支撑。综合天眼景区、天空之桥景区、甲茶景区、掌布景区等旅游资源,打造宜居、康养等旅游气候标志品牌。(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文旅局)
六、提升农业产业气象服务能力
(一)提升粮食安全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将气象设施纳入农业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健全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推进气象服务融入粮食生产各个环节。构建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分环节的粮食生产气象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气象风险预警、病虫害防治等气象服务水平。做好苗情长势、土壤墒情等监测服务,2023年开展针对粮食生产的专题气象服务。2024年和2025年持续完善为农服务产品,开展农业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和作物气候品质认证。(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农业局、县乡村振兴局)
(二)实施农业产业气象服务赋能行动。围绕我县“茶、菜、畜、果”等山地特色农产品开展农业产业全链条气象服务,协助申报省级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助力气候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依托农经云应用场景建设,强化“黔货出山”农经信息服务支撑。加强农业天气指数保险气象服务。2023年在者密六硐农业坝区建设1套全要素气象监测站,在塘边镇建设1套六要素监测站。2024年在大塘镇茶园建设1套六要素监测站,在平舟镇凉伞石茶园建设1套四要素监测站。不断提升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全过程、全链条气象服务能力,助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农业局、县乡村振兴局)
七、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
(一)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能力。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开展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等的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能力,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做好气象服务保障。(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改局、州生态环境局平塘分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
(二)强化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推动气候资源转化为发展动力,助力形成经济产业,挖掘山地特色气候资源,依托“罗甸—平塘—都匀”气候生态走廊,打造平塘气候康养示范区。2024年和2025年应用风光资源和风光功率预报预测系统,开展风光功率预测业务,推动立体气候资源向绿色经济产业转化。(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农业局)
(三)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气象保障。实施生态气象保障工程,提高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气象保障能力,根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要求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增雨作业。加强生态系统重大工程建设、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气象评估服务。2023年应用省气象卫星遥感火险监测服务平台,为林业、应急部门开展森林火险监测、扑救提供服务。2024年和2025年继续扩展完善服务。(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改局、州生态环境局平塘分局、县应急局、县林业局)
八、强化气象高质量发展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县有关职能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落实举措,履职尽责,采取有效有力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合力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
(二)统筹规划布局。统筹气象设施布局建设,农业、交通、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要把所需气象设施纳入相关专项规划和工程项目,促进气象资源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推进气象领域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实现供需适配、主体多元。
(三)强化投入保障。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气象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人工影响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乡镇自动站维持、防雷安全监管、气象科普、天气预报影视制作等经费足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落实气象干部职工绩效奖励、改革性补贴等地方津贴补贴。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气象局、县应急局)
(四)加强法治建设。健全气象政策标准体系,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严格实施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统一发布制度;规范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气象信息服务等活动。
(五)强化督促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实施方案的监督评估,每年向县政府书面报告推进落实情况,适时报告重大项目进展和需要督办的事项,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