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0014349/2019-1277855 | 信息分类: | 部门文件 |
发布机构: | 生成日期: | 2016-02-25 | |
文 号: | 平教函〔2015〕189号 | 是否有效: | |
名 称: | 平塘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平塘县教育局2015-2020年留守儿童教育精准关爱计划》的通知 |
各镇(乡)中心学校、初级中学、县直属学校(园)、局机关各科室:
《平塘县教育局2015-2020年留守儿童教育精准关爱计划》已经教育局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平塘县教育局2015-2020年留守儿童教育精准关爱计划
平塘县教育局留守儿童教育精准关爱计划
(2015-2020年)
留守儿童教育与关爱已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学校作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主阵地,精准关爱留守儿童是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扶弱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为认真贯彻省、州政府关于加强留守儿童关爱的部署和要求,完善关爱平台载体,精准关爱留守儿童,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留守儿童教育精准关爱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县教育实际,特制订本计划。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对因父母离开所在县域范围外出务工三个月以上、留在居住地单独生活或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属生活的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就读的学龄留守儿童,实施教育精准关爱。依托民政部门开发建立的全省学龄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平台,应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精准定位到村、精准识别到户、精准帮扶到人,实现动态监测全覆盖、教育关爱全覆盖、结对帮扶全覆盖、责任落实全覆盖,让孩子们安全、健康、快乐成长。
(二)具体目标
1. 2016年底前,通过平安校园建设,做到在校(园)期间涉及学龄留守儿童重大恶性案件零发生,留守儿童非正常死亡事件零容忍,确保留守儿童人身安全。
2. 2017年底前,通过山村幼儿园、留守儿童之家和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现留守学前儿童全部入园和满足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寄宿需求,让留守儿童在校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学得用心、快乐开心。
3. 2018年底前,完成甲茶镇摆茹小学改扩建工程,塘边镇塘边小学改扩建工程,大塘镇西关小学改扩建工程,掌布镇掌布小学改扩建工程。
4. 2020年底前,学龄留守儿童精准关爱体系基本完备,高效运转,在校留守儿童得到全方位、无间断悉心关爱,健康成长成才,不留死角、不漏一人。
二、实施七大精准关爱工程
(一)幸福校园工程。统筹“全面改薄”资金,2015-2018年完善摆茹小学、塘边小学、西关小学、掌布小学4所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同时挂牌农村留守儿童之家)。保证有功能齐全的教学用房、有完善齐备的教学设施、有标准够用的卫生食堂、有干净充足的生活用水、有满足寄宿需求的舒适宿舍、有方便洁净的卫生厕所、有四季能用的浴室、有及时应诊的校医务室、有规范整洁的运动场、有定期更新图书的阅览室、有开展丰富活动的文娱室,确保有寄宿需求的农村留守儿童学生小学80%、初中100%在校寄宿,深入推进“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2015年建成功能齐全、设施完善、验收合格的7个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分别是者密小学、牙舟小学、克度一小、塘边中学、掌布中学、西关中学、通州中学,全部投入使用。加快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通过新建、利用闲置校舍改建等方式建设完成20所公办幼儿园,其中新建完工2所镇区(塘边第二幼儿园、大塘第二幼儿园),新建完工4所乡村幼儿园(卡罗甲桐幼儿园、鼠场油岜幼儿园、西凉翁招幼儿园、卡蒲河中幼儿园),从原村级小学脱离改建竣工14所乡村幼儿园(甘寨基哈、四寨栗木山、掌布田坝、牙舟白岩、牙舟长寨、牙舟甲本、牙舟陈家湾、卡罗沙郎、谷硐基场、谷硐命芹、谷硐翁片、西凉六寨、卡蒲新关、大塘里中)。配备教师,配置教玩具,精心打造温馨幼儿园,保障3-6周岁学龄留守儿童方便就近入园。(牵头科室:工程办 ;责任科室:计财中心、督导室、教育科、活动中心)
(二)平安校园工程。维护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加强学校幼儿园三防建设,实现校门、宿舍、食堂等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巡查制度。严格落实《省委办公厅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黔委厅字〔2010〕38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委办等部门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管理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11〕79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全省中小学幼儿园食堂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11〕117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工作的指导意见》(黔府办发〔2012〕56号)等文件要求,联合编制、人社、卫生计生等部门配齐配足学校幼儿园安保、宿管、医务、工勤等人员,扎实推进学校幼儿园精细化管理、满意化服务。定期组织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和安全法制教育讲座,增强留守儿童安全意识与法治观念,提高自救自护、应急避险能力。及早发现和纠正个别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预防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现象发生。联合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重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侵害留守儿童的违法犯罪行为,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及周边环境。(牵头科室:安全法规科 ;责任科室 :督导室、办公室 )
(三)自信自强工程。针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缺乏自信、内向孤僻、认识偏差问题,充分利用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留守儿童之家、学校少年宫等载体,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切实有效的校园民族体育、文艺竞赛和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等专题活动,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充分参与,使其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科技或劳技特长,在活动中融入集体,树立自信,自强自立。到2016年底,每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规范设立心理咨询室(辅导室),特别是留守儿童超过50人的学校要设立专门心理咨询室,按照要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开展情感教育、孝亲感恩教育等,重点对留守儿童开展疏导教育和心理咨询、心理矫正,主动回应留守儿童心理诉求,不断加强情感沟通交流。2018年底前,完成全部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参加全省“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提升培训计划”。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和“三生四爱五心五好”素质教育活动。(牵头科室:教育科 ;责任科室 :政工科、活动中心、督导室 )
(四)结对帮扶工程。建立完善留守儿童在校期间教师联系帮扶制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开展点对点帮扶,确保每一个在校留守儿童都有帮扶人员辅导。对于重点关爱对象,学校要在寒暑假期间积极动员有时间的教师,参与村(居委会、社区)组织的留守儿童关爱帮扶照看。积极鼓励其他家长、社会爱心人士、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子,配合民政、妇联、共青团等部门或组织开展“爱心家长”、“爱心妈妈”、“手拉手”、“爱心邻居结对子”、女童合法权益保障等活动。学校要与各类组织及志愿者加强沟通统筹与协调协作,尽可能让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之间建立较为长期的交流互动,防止帮扶关爱形式化、姿态化、短期化、碎片化、交叉化、重叠化,力避对留守儿童心理造成二次伤害,真正发挥帮扶教师、“爱心家长”、“爱心妈妈”、志愿者等作为留守儿童思想的知心人、心灵的开导人、学习的引路人、情感的陪护人、生活的贴心人、成长的保护人的作用。(牵头科室:教育科;责任科室:教研室、党建办、督导室)
(五)亲情桥梁工程。强化父母第一监护人责任,督促长期在外务工家长和委托监护人切实履行法定责任。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教师与家长、委托监护人定期交流沟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通讯手段,搭建家校联系、外出务工家长与孩子联系的亲情桥梁。要创建条件,2016年春季学期前,力争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的家校联系QQ群或微信群等全覆盖。充分利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开发的“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留守儿童之家”家校联系视频电话、亲情电话,班主任、德育教师、少先队辅导员等要及时更新QQ群、微信群、“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等班级日常管理动态,主动与留守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联系,开视频家长会,及时沟通孩子学习、生活、心理等状况。学校要采取电话、短信、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督促在外务工家长平时每周至少一次与子女电话、视频联系,增加与子女相处时间,尽量做到寒暑假回家一趟或接子女同住一段时间,增进家庭亲情。(牵头科室:活动中心,责任科室:教育科、电教中心、督导室)
(六)全程资助工程。优先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留守少年儿童享受学生资助各项政策,资助入园的家庭经济困难留守儿童生活费和保育费,对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在校的家庭经济困难留守少年儿童优先给予生活补助。提高农村学生营养餐实施水平,改善留守少年儿童营养健康。对农村初中毕业未升入普通高中就读的留守未成年人提供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提高其就业技能。(牵头单位:资助中心;责任科室:计财中心、办公室、督导室)
(七)精准信息管理工程。以学校(园)为单位对在校学生(幼儿)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全面掌握留守儿童数量、构成、特点、家庭状况等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日、所在镇(乡、街道)村组、家庭人口情况,法定监护人姓名、工作(务工)地点、联系电话,委托监护人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等等。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实行台账管理,构建动态监测体系。每学期根据学生变动和监护人变化情况对留守儿童信息进行更新,并于开学1周内把留守儿童信息上报县教育局备案。各校(园)对在校的留守儿童,要重点关心关爱行为习惯差、厌学情绪较重、无人监护、存在问题倾向的留守儿童,对没有妥善安排好自己子女的学习和生活、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外出务工人员,要及时将情况上报当地镇(乡、街道)政府。(牵头单位:教育科;责任科室:督导室、办公室)
三、工作要求
(一)明确责任主体。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综合体系,要形成工作合力。各学校(园)是留守儿童教育精准关爱计划的实施主体,要把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校(园)长负责制,细化任务分工,层层分解责任,切实将计划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二)加强经费保障。重点支持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之家)、义务教育学校、村级幼儿园建设和学生资助等项目。积极协调财政部门支持,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专项资金,加大留守儿童关爱投入力度,同时严格落实好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安保、宿管、医务、工勤人员的工资等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支出。要切实用好每一笔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三)突出关爱重点,解决实际问题。一要与留守儿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真情互动,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业成绩、日常行为等,主要帮助孩子解决学习、思想、身体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引导关爱“留守儿童”健康全面成长。二要引导留守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生活、学习上给以帮助,使其健康成长;鼓励留守孩子树立自强、自尊、自立的信念,树立起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好留守儿童的情感沟通员、思想品德辅导员和健康成长指导员。
(四)加强宣传与考核。将留守儿童精准关爱内容纳入学校的年终考核,对在精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面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成绩突出的学校和个人,加强总结、及时推广经验,并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