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平塘县财政资金信息公开专栏 » 县级财政预决算及三公经费

​平塘县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发布时间:2022-03-07 19:38:26
【字体: 打印

平塘县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2013年2月27日在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平塘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2年全县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在县委的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指导和县政协民主监督下,财税部门紧紧围绕“稳中求进、提速转型”的总基调和县委实施“四大战略”的工作思路,认真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切实抓好国发2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努力开辟税源财源,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合理有序安排支出,加快各项财税改革步伐,积极争取中央、省、州支持,努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事业进步,千方百计为全县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夯实财政基础,较好地完成了县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预算任务。

(一)全县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1、财政收入完成情况。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算是:201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任务数23250万元,完成28008万元,占年初任务(下同)的120.5%,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50.11%,同比增收9350万元,超任务4758万元。其中:本级公共财政收入完成21813万元,占年初任务的117.13%,同比增长57.81%,超任务7991万元。

2、一般预算支出完成情况。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0552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60.67%(下同),同比上年完成数(下同)增长23.7%,增支26941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961万元,为预算的169.32%,同比增长50.17%;国防支出325万元,为预算的120.82%,同比增长20.4%;公共安全支出5557万元,为预算的120.65%,同比增长19.1%;教育支出26734万元,为预算的169.56%,同比增长30.6%;科学技术支出60万元,为预算的78.95%,同比下降21.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135万元,为预算的111.93%,同比下降3.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292万元,为预算的113.97%,同比增长23.3%;医疗卫生支出11975万元,为预算的163.73%,同比下降7.7%;环境保护支出3448万元,为预算的181.19%,同比下降15.6%;城乡社会事务支出5009万元,为预算的271.64%,同比增长111.1%;农林水事务支出23447万元,为预算的152.08%,同比增长2.2%;交通运输支出2682万元,为预算的120.87%,同比下降11.6%;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4093万元,为预算的309.61%,同比增长194%;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869万元,为预算的269.04%,同比增长3%;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885万元,为预算的181.35%,同比下降3.8%;住房保障支出11169万元,为预算的335.41%,同比增长72.4%;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事务支出155万元,为预算的73.81%;国债还本付息支出139万元;其他支出450万元。

3、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12年一般预算收入142488万元,其中:公共财政收入21813万元、上级财政补助收入117876万元(其中:专项补助收入68832万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1065万元、上年滚存结余1734万元。本年一般预算支出140552万元、上解支出501万元、偿还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本金1065万元,收支相低,年终滚存结余370万元。

(二)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2012年县级基金收入预算5301万元,完成9824万元,同比增长85.28%。上级补助收入4687万元,上年滚存结余1163万元;基金支出年初预算4524万元,完成13476万元;同比增长126.9%。年终滚存结余2198万元

(三)2012年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主要特点

1.加大对“四大战略”投入力度县域经济平稳运行有新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强化资金和政策导向功能,积极支持实施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形成经济发展与财政增收良性互动局面。一是支持工业加快发展。投入5900万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健全功能体系,支持扩园建设。二是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投入2552万元,建成老大桥和地税大楼。落实银行贷款2.4亿元实施城区干道建设。运用BT模式实施县城8.3公里道路整体提升工程。投入400万元亮化、美化“玉水金盆”。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平塘三中、平塘民族中学改扩建和县医院等为重点的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和塘边、掌布、者密、白龙、甘寨等小城镇建设及村庄整治工作。三是扶持农业产业化成效显现。大力扶持烤烟及“两茶一羊”和果、蔬、药以及特色种养等产业,完成“185工程”22.5万亩,基地规模逐渐扩大,结构调整逐步优化,效益逐渐显现。四是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支持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推荐等,以掌布、甲茶为代表的平塘旅游景点正成为新兴热点。特别是投入839万元,成功举办了历年来规模最大、活动最多、规格最高的“和谐天地人”旅游文化欢乐周,再现旅游发展“井喷”。五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投入1.29亿元,实施通乡、通村、通组公路建设项目27个,改造和新建里程235.2公里。投入3.6亿元实施国家烟草援建水源、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域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汛抗旱、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89个。其中,投资2.42亿元的通州摆图水库动工建设。

2.调整支出结构,社会事业发展有新保障。一是优先保证教育支出。2012年投入教育事业资金26734万元,新建和维修改造校舍10640平方米;落实贫困生扶助政策,补助贫困生8096人次,落实寄宿生补助1445.32万元;毛南族贫困生补助141.8万元;学生营养餐补助1887万元;高考贫困生助学金217.55万元。按照政策提高义务阶段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投入资金2715万元,使小学生年人均公用经费达到500元,初中生年人均公用经费达到700元二是支持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全县医疗卫生投入11975万元,推进药品零差价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落实基层卫生机构绩效工资;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268495人,参合率达到96%,476701人次获得新农合政策性补偿;安排计划生育事业费2136万元,促进计划生育工作顺利推进。三是提高社会保障救助水平。投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848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8808万元,救灾资金2177万元。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财税政策,发放失业保险基金专项补助180万元,再就业资金906万元,进一步提高我县社会保障能力。四是加大对住房保障投入,落实廉租住房补贴771.2万元,农村危房改造资金6592万元。

3.关注改善民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有新成效。一是稳步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012年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54个及2011年度示范村寨建设1个,总投资2180.87万元,涉及18个乡镇32个行政村92个村民小组,惠及2905户,受益人口18600人。二是全面落实强农惠农补贴政策,统一、规范和简化补贴资金发放程序,实行“一折通”发放管理。发放各项涉农补贴5171.99万元。三是财政扶贫资金发挥效益。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250万元,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

4.深化财政改革,科学理财有新提高一是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强化预算的严肃性,不断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了县委、县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要求,财政预算科学化、精细化不断提高。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在将全县82个部门全部纳入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基础上,去年又开展财政一体化平台系统建设,并有效衔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工作。三是积极稳步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工作。非税收入上线单位118个,上线率100%。通过非税系统征收入库非税收入3215万元。政府采购改革不断深化。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制度更加完善,监督有所增强,政府采购共办理采购业务62宗,完成采购预算7997.85万元,实际采购金额7408.51万元,共节约资金589.34万元,节约率为7.3%,有效降低了财政支出,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金使用效益。

5.重管理强监督,财政管理再添新措施一是清理整顿地方财政专户。一年来,按照财政部、省财政厅有关文件要求,清理整顿财政专户,按资金性质归口、合理设置财政资金专户,共撤销归并财政专户20个,保留地方财政专户25个,有效规避了资金安全风险。二是开展涉农资金的电子监管,确保涉农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三是对部分县直部门和乡镇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加强内控制度管理,开展财政内部检查,防范财政内部风险四是做好乡财县管工作。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资金核算和账务管理工作,确保乡镇财政收支清晰,资金用途清楚。五是开展村级“三资”委托管理服务工作。通过清理公示、委托申请、财务培训、授牌等环节工作,现已运行。

各位代表,2012年是我县财政实力提升快、民生保障投入大、各项财政管理取得较好成效的一年,财政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全县各项社会事业的较快发展。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增长不确定因素多,财政增收基础还不很牢固;财政收入的结构还不尽合理,非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偏高,县级可用财力增长不足;重点项目建设、民生政策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等资金需求不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县域内一些重点工程建设主要通过融资手段解决,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还较重等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广泛听取各位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通过制度创新和加快发展,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3年预算草案

(一)2013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州委十届二次全会、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州、县经济工作会议等各项会议决策部署,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政制度改革,推进乡镇财政“两基”规范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树立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着力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坚持依法理财、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和留有余地的方针,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为我县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二)2013年预算编制的总体要求

一是综合考虑2013年国家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对我县财政收支的影响,以及可能出现但目前地方难以预测的经济形势变化等因素,全县财政总收入按照28.53%的增长安排。二是继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保证教育、“三农”、科技等支出的法定增长,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财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三是继续强化部门预算支出管理,统筹安排使用结转、结余资金,不断提高支出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有效性。四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以民生项目和重大项目作为绩效评价的重点,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2013年一般预算安排情况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结合我县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2013年财政收支预算主要安排如下:

1、财政收入安排情况

2013年财政总收入年初预算拟安排36000万元,同比上年完成数28008万元,增加7992万元,增长28.5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拟安排28357万元,比上年完成数21813万元,增加6544万元,增长30%。财政总收入分部门安排情况:国税安排7000万元,增长52.34%;地税安排19800万元,增长28.42%;财政安排9200万元,增长15.07%。

2、财政支出安排情况

一般预算支出。按照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2013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77107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数75476万元增加1631万元。其中:“保工资”安排42360万元,占支出预算的54.94%;“保运转”安排2207万元,占支出预算的2.86%;“保民生”安排10700万元,占支出预算的13.88%;“保重点”安排20880万元,占支出预算的27.08%;预算周转金安排300万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安排460万元,预备费安排200万元。

一般预算按功能分类支出情况安排: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安排13820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数(下同)增长4.14%;国防支出安排289万元,同比增长25.65%;公共安全支出安排5800万元,同比增长3.57%;教育支出安排18820万元,同比增长2.79%;科学技术支出安排125万元,同比增长4.1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790万元,同比增长1.2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9090万元,同比增长2.25%;医疗卫生支出安排9250万元,同比增长2.41%;节能环保支出安排2200万元,同比增长3.2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安排1765万元,同比增长3.82%;农林水事务支出安排8600万元,同比增长1.18%;交通运输支出安排1500万元,同比增长3.45%;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安排860万元,同比增长1.18%;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安排230万元,同比增长4.55%;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安排320万元,同比增长3.23%;住房保障支出安排2718万元,同比增长0.67%;粮油物资管理事务支出安排130万元,同比持平;偿债付息支出安排300万元,同比增长200%;其他支出安排500万元,同比下降56.6%。

3、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13年,安排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7678万元(其中:公共财政2835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8425万元、中央代地方发行债券526万元、上年滚存结余370万元)。2013年,安排地方一般预算支出为77107万元,上解支出570万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1万元。

(四)基金收支情况。

2013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拟安排14940万元,其中当年收入12742万元,上年滚存结余2198万元,增长29.7%。主要项目为:农业土地开发收入8200万元、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529万元。

按照收支平衡原则,2013年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14600万元,主要支出项目是:征地和拆迁补偿2870万元、失地农民补助和社会保障800万元、交通项目配套1000万元、廉租住房配套400万元、归还农业发展银行贷款本息(新舟新区土地整治项目)5956万元、BT项目回购2200万元。

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340万元。

三、坚定信心,强化措施,确保2013年财政预算全面完成

为确保完成全年财政工作任务,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目标,确保完成财政收入目标任务。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始终把组织财税收入工作抓在手上,抓早抓好、抢时间、赶进度,按照既定目标抓好入库工作。二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国、地、财三家单位。严格实行收入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财政收入落到实处。三是加强收入调度。按月排队,定期通报,坚持将每旬都作为月末冲刺、将每月都作为年终决战,实现“以天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四是完善财税联席会议制度,继续推进综合治税工作。坚持每月召开财税联席会,及时分析财政收入形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收入征管中的问题,努力营造全社会协税护税的良好税收环境。五是加大非税收入管理力度,确保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非税收入应缴尽缴。同时,落实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加强税源调查和入库分析工作,密切关注财税源变化,落实收入征管措施。抓好重点企业、重点税源征收工作,提高征管效能,狠抓挖潜增收。

(二)加大投入,夯实财政收入基础。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壮大群体财源。加快通州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载体功能,支持在建企业和投产企业,引导意向企业入驻,积极培育骨干财源。抓住平独高速公路和部分通村油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加强农业、水利、交通、旅游、电力、通讯等建设,促进财源建设环境改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财政增收能力。继续落实“3个15万元”政策,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二是支持煤矿行业建设和投资项目建设。抓好煤炭行业和项目税收跟踪征管工作。同时,做好财源建设项目申报,力争有更多项目得到国家和省的资金扶持,夯实财源基础。三是发展优势产业培育特色财源。大力发展烤烟、“两茶一羊”(绿茶、油茶,羊产业)、大闸蟹、经果林和高粱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切实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依托良好的原生态喀斯特地貌,以大射电望远镜建设为契机,做足“天眼”、“天坑”、“天书”和民族文化文章,积极打造观光旅游、户外探秘、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内涵丰富的“平塘旅游一揽贵州”品牌旅游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培植后续财源。

(三)强化管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一是按照“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和“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执行支出预算。优先保证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事业发展的投入,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二树立“分配与管理并重、投入与绩效并重”的理念,按“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促发展”的顺序合理调度资金安排支出。督促和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项目实施进度,提高预算执行进度。三贯彻中央、省、州、县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以及会议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行政性开支。四是做好小康社会建设财政保障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省直管县为契机,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准确把握国家的各项经济财政政策,及时掌握信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和专项资金的补助,为实现后发赶超,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财力保障

(四)精细理财,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监管。一是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督。重点抓好惠农补贴、转移支付、政府采购、社会保障等专项资金跟踪监管,加大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检查的力度,建立财政规范运行的跟踪监督机制。二是加强绩效评价。强化“绩效预算”的理念,推进民生和重点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切实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健全和完善预算编制科学、管理流程高效、风险防控加强的财政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2013年重点对惠农支农、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健全财政监督机制。按照“分级管理、权责明确、规范透明、相互制衡、运转高效”的监管机制,加强政府经济监督部门间的协作,形成监督合力。健全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制度,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促进全社会关注和监督财政工作,共同推进财政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五)深化改革,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以开展乡镇财“两基”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出台财政干部管理工作制度,加大干部定期轮岗和交流力度,有计划地组织乡镇财政干部轮岗和交流,促进机关之间和机关与乡镇之间的交流,丰富干部工作经验和阅历。同时,在县局和分局之间建立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聘任机制,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动力。强化财政干部业务学习培训,每季度聘请财政业务教师对财政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并适时外出考察学习,增强财政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营造一支爱岗敬业、秉公理财、积极有为、廉洁高效的财政干部队伍,提升财政干部服务水平和理财能力。

各位代表,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加速发展、增比进位、扎实工作、攻坚克难,着力打造发展财政、民生财政、服务财政、绩效财政、阳光财政,确保完成2013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努力为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稿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