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走进平塘 » 自然地理
走进平塘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平塘县位于贵州省南缘中部,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3县(市、区)之一。地处东经106°40'29"~107º26'19",北纬25°29'55"~26°06'41",东西最远距离76.3公里,南北最远距离67.7公里。东邻独山县,南与广西南丹县毗邻,西与惠水县、罗甸县相连,北与贵定县、都匀市接壤。县城距州府都匀66公里,距省会贵阳196公里。全县国土面积2815.6平方公里,占贵州省总面积的1.6%,占黔南州总面积的10.7%。境内最高处是大塘镇南端的垠上坡,海拔1487.7米,最低处是甲茶镇甲茶村六硐河出境处,海拔402米。

地形地貌:平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差达千余米,最高海拔点是大塘镇南端的垠上坡,海拔1487.7米,最低海拔点是甲茶镇甲茶村六硐河出境处,海拔402米。县境内地貌类型和形态十分齐全,喀斯特区域面积2455.23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87.2070;全县山地面积2421.6平方公里、丘陵面积334.9平方公里、盆(坝)地面积9.6平方公里、台地面积8.45平方公里。全县耕地保有量72.56万亩,基本农田面积62.19万亩。

气候特征:平塘县处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较为分明。太阳辐射年总量多年平均为88.924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1316.9小时,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8摄氏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4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零下7.7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8.1摄氏度,年平均霜期仅为50天左右,年总积温6203摄氏度,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59毫米,夏季雨量最多,达570毫米,冬季雨量最少,仅为67.7毫米,降水量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大,县境西北部降水量达1300~1400毫米,西南部和东南部仅1100毫米,常有春夏旱、倒春寒、洪涝、冰雹等灾害性气候出现,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1294毫米,略大于1259毫米的多年平均降水量。

矿产资源:县域的矿产资源主要为非金属矿。已初步探明的有煤、大理石、变质高岭石岩(花石)、硅石、电石灰石、陶瓷土、紫砂陶土、高岭士等。有待进一步探明储量的有汞、铁、锌、铜、钠、石膏、石油等。主要矿产煤大多数为烟煤,主要分布在卡蒲、者密、苗二河、白龙、甘寨、摆茹、、西凉、牙舟、谷硐、掌布、鼠场、通州、克度、塘边等乡(镇);大理石主要分布在通州、大塘、克度等地,储量为1.36亿立方米以上;变质高岭石岩分布在大塘镇旧司开花寨一带,储量为217万立方米,其色泽鲜艳、质地细腻平滑、硬度低、工艺性良好。硅石主要分布在大塘、卡罗及苗二河的马坡等地,其质地较好。二氧化硅含量在95%。电石灰主要布在牙舟、甘寨等地。陶瓷土主要分布在平湖镇的更登、平寨,牙舟镇的冗坪、长寨,通州镇的打角冲、油火、党振、刺竹关机打塘镇、克度镇的部分地区。紫砂陶士主要分布在克度镇的九根树等地。高岭土分布在通州镇的金桥粑叶洞和原鼠场乡油岜鸡窝凼等。

动植物资源:平塘县气候温和湿润,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复杂,适宜生长亚热带温带多种生三物。县境主要有野生脊椎动物142种,分属31目66二科,大鲵、中华秋沙鸭、穿山甲、水獭、大小灵猫、豹猫、猕猴、草鶚、褐林鶚、山瑞鳖、红腹锦鸡等属于国家保护动物;目前境内的植被多为次生植被,乔木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木,壳斗科的栲属、青冈属、栎属,樟科的樟属、润楠属、楠木属,金缕梅科的枫香属及山茶科、木兰科的一些乔木树种。灌木树种主要有栎类、茅栗、野蔷薇、马桑等及杜鹃科、山矾科、樟科的一些树种。全县境内主要植物有814种分属150科414属。林木植物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有8种,列入《中国珍惜濒危植物名录》的有9种,列入贵州省省级保护树种的有1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