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
《2021 年黔南州科技工作要点》的通知
黔南科发〔2021〕1 号
各县(市)发改(科技)局、都匀经济开发区:
现将《2021 年黔南州科技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黔南州科学技术局
2021 年 3 月 16 日
2021 年黔南州科技工作要点
2021 年,是建党 100 周年,是奋进“十四五”、筑梦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全州科技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州委历次重要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创新黔南引领工程”为主线,聚焦全州“四轮驱动”发展需求和重大民生急需,围绕科技链创新主体培育、科技项目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工作,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企业抢占“发展高地”工作格局,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 100 年华诞。
一、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1.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深化理论武装,强化党对科技工作的绝对领导,切实做到明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突出模范表率、示范创建,深入推进“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创建工作。
2.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以“党建新引领·科技添动能”党建品牌为载体,强化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和其他党组成员“一岗双责”党建工作责任,按照“一月一主题”的模式,建立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
3.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明晰主体责任清单,完善责任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续巩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围绕科技资源配置、科研项目立项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风险点排查,并完善内控机制。
4.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按照“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要求,加强动态监测和研判力度,扎实抓好科技领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加强舆论引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二、做好FAST运行保障服务
5.加强安全运行保障。加大《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环境保护条例》宣传力度,落实FAST环境安全保障电磁干扰源排查专班工作方案,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电磁干扰监测和排查整治,定期开展电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确保FAST安全运行。
6.加强“台、地”合作。落实“台、地七个一”合作机制,探索推进黔南天文科普特色学校试点工作,举办全州中小学生天文绘画比赛,组织开展“FAST台址开放日”“黔南州天文科普日”“天文观测体验”等活动,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宣传普及天文科学知识,在全州营造讲天文、爱天文的浓厚氛
围。
三、建立扶持一批科技创新平台
7.强化现有平台管理。加强对已建平台的日常管理、督促检查,开展运行专项调研评估,激励引导其聚焦全州产业发展技术需求,提升自主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服务产业能力。
8.紧盯重点企业建平台。重点支持贵州永红、天虹志远、天福化工、恒力源天然生物等技术水平先进、科研条件好的规上重点企业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9.紧盯重点产业建平台。围绕装备制造、特色食品加工、生态家禽、水果蔬菜等平台覆盖不全的产业,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实现科技创新平台在我州重点特色优势产业全覆盖。
10.加快推进黔南高新区建设。结合国家、省、州“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指导高新区优化产业发展、国土空间、创新体系等各项规划,启动国家级高新区申建工作;进一步深化园区实体化运营改革,加快孵化园、科创基地等项目实施,充分发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作用。
11.围绕“产学研用”合作建平台。依托黔南师院、黔南职院建设大学科技园,依托黔南高新区建设磷化工科技企业专业孵化器。推进州医院与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共建肝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推动瑞和大健康科技产业园建设。
四、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
12.大力培育科技创新骨干企业。对金正大、迦太利华、卡布婴童、金田新材料等一批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带动作用突出的科技创新骨干企业,从项目申报、平台搭建、人才引育等方面予以支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60 家以上,完成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40 家以上。
13.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持续开展科技型企业“面对面”服务,摸需求、抓对接、搞服务,宣传解读科技创新政策,辅导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21 年组织申报中小型科技型企业评价 20 家以上。
五、支持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14.实施常态化技术需求征集。充分发挥好“两支队伍”作用,组织“科技特派员”、工业“科技专员”深入园区、企业开展多层次多方式技术需求征集,及时编制发布企业技术需求目录,提高研发活动的针对性,推进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主体。
15.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深化与北京技术市场贵阳服务平台、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贵阳合作站和贵州阳光产权交易所等社会化技术转移机构的合作,征求企业技术需求100 条以上,完成技术成果转化 10 个以上,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 28 亿元。
16.推动科技成果“供需”结合。建立以企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州级科研项目组织和立项机制,分行业、分领域,有针对性、有重点地组织开展 2 次以上科技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对接活动,促进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精准对接。
六、培育一批科技创新人才
17.着力培育科技创新骨干人才。采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项目+人才”等方式,选派科技人才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修深造,协助创建科技人才培训基地,抓好重点行业产业科技创新骨干人才培育。
18.完善工业“科技专员”选派机制。继续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中,遴选具有研发专业背景的人员担任工业“科技专员”。2021 年,新增选派 15 名以上工业“科技专员”,组建 3 个服务团队,服务企业 30 家以上。
19.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科技兴农中的引领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人才支撑。组织120 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农业技术成果推广和农业科技培训。引进示范新品种 20 项,协办专业合作社100 个以上,培训农民 2 万人次。
七、实施一批科技创新攻关项目
20.加大农业科技支撑。围绕全州农业“六大主导产业”,建立统一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资源圃),为农业提质增效提供公共服务。针对连片坝区,引进“宜机化”“智能化”技术,推动新型传感器、农业机器人等新技术、新装备集成应用。加强与州内生猪养殖和食用菌种植“龙头”企业技术合作,联合实施生猪养殖疫病防控及粪污处理和废弃菌棒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攻关。
21.加强新型工业化技术攻关。支持现代化工、新型建材、健康医药三大产业实施关键技术攻关,支持生态特色食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产业实施技术引进再创新工程。实施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技术榜单”,推动企业信息化、绿色化水平提升。重点支持黔南高新区、福泉科技环保城开展节能环保技术攻关。
八、创新机制搞好科技服务
22.加大外籍人才引进力度。搭建人才信息平台,提升人才服务效能,营造优质高效的外籍人才引进环境。整合州内科技资源,推动州内科研平台、企业与外国专家合作申报国家外国专家项目,全方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借助广州科技局搭建外籍人才需求平台,畅通引进外籍人才的“最先一公里”。
23.突出抓好科技指标运行调度。围绕全省高质量考核要求,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提高比重的思路,进一步发挥好研发(R&D)调度工作机制作用,指导填报单位完善研发项目管理、科学合理归集研发投入、健全研发支出辅助账、及时如实填报研发费用。对重点县(市)和重点企业,开展“手把手”“面对面”专项辅导,努力提高数据增量和质量,重点培育 3 家以上研发投入占比高于 5%的科技型企业。抓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入库,力争完成 2 户入库任务;同时,抓好营业收入和劳动报酬指标的运行调度、督促指导,确保“颗粒归仓”。
24.优化科技项目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科技项目管理,编制州级项目申报指南,明确申报方向,精减申报材料,简化申报程序,改进基础研究项目中期检查方式,把科研人员从复杂报表和密集检查中解脱出来。重点抓好省科技厅《推动高质量发展对真抓实干科技创新发展成效明显市县加大激
励措施的实施办法》的落地落实。
25.健全科技工作保障体系。建立州级科技创新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全州科技创新蓬勃发展。提请州委、州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实施意见》,督促建立县级科技工作运行保障体系,明确目标要求,规范工作运行,确保县级科技工作有机构、有编制、有场地、有专人、有经费,工作能有序有效运转。
黔南州科学技术局办公室
2021 年 3 月 16 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