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落实全省、全州、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以及全省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现场观摩暨启动会精神,扎实推进劳动者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实现“人人职教、个个就业、家家富裕”,促进人均受教育年限加快提升,按照《贵州省人均受教育年限提升攻坚行动计划(2021-2030年)》《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七个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党办函〔2021〕81号)和《黔南州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平塘县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全面构建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各相关部门和村、社区协同联动的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教育培训体系,到2025年底全部完成我镇15—59岁上级下达的未上学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培训任务,确保全覆盖接受非全日制教育提升结业。计划2022年完成40%的全镇15—59岁未上学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培训;2023年完成30%的全镇15—59岁未上学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培训,累计达到70%的培训任务;2024年完成30%的全镇15—59岁未上学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培训,累计培训任务达100%,全部完成上级下达我镇未上学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培训任务;到2030年逐步巩固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成果,实现15周岁以上文盲率降低到3%左右,切实提升我镇人均受教育年限。
二、组织机构
(一)成立牙舟镇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陈再道 镇人民政府镇长
专职副组长:彭 蕊 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副 组 长:张开亮 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赵 虎 镇党委副书记
刘顶凤 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林胜波 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秦正杰 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统战委员
李世海 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人武部长
潘凌林 镇党委委员、人民政府副镇长
徐仲文 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石永珺 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谭仕福 镇人大副主席
杨胜吉 镇人大副主席
秦大燕 镇卡罗社区主任
陈家海 镇财政所所长
毛启国 镇副科级领导干部
石朝勇 镇副科级领导干部
成 员:镇中学、镇中心校、镇派出所、镇人社中心、镇派出所、司法分局、乡村振兴站、镇农业服务中心、各村(居)委会主要负责同志。
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镇中心校,刘浪男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曾祥伟、刘廷美同志负责协调日常工作事务及每月一调度会议的资料搜集汇报,主要负责培训工作组织领导,确保培训工作扎实推进。
(二)部门职责
1.党政办:牵头镇各站所和各村、社区做好平塘县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作,起草下发相关“双提升”工作文件和筹办“双提升”工作会议,牵头对相关站所和各村、社区“双提升”工作进行督导。
2.中心校:负责总体统筹协调各校园与平塘县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上级下达任务数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及学历提升等工作(县中等职业学校负责职业技能培训,各中小学(园)负责文化知识培训),草拟工作方案,按时向镇人民政府上报好月调度和季报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对“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作进行过程性督查指导,确保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成效。根据15—59周岁对象的文化知识摸排情况,拟定文化培训方案和建立文化考核方案及学员档案,组织镇内中小学(园)教师对学员开展线下培训,并将中小学(园)教师对学员的线下培训课程实行“一对一”包保,确保所有学员文化课程培训考核过关;并倡导全民终身学习理念,树立学习典型,总结典型经验、先进做法推广,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3.镇人社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对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学员发放合格证书,围绕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积极向上争取培训项目,委托平塘县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确保该项工作有序推进。
4.镇财政所:负责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各项工作措施落实的资金保障,统筹指导好涉及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各类资金使用管理。
5.牙舟派出所:负责配合镇政府对辖区内15—59岁未上学劳动者开展摸排走访,核准其文化程度信息,进一步摸清此类人员居住、务工、身体状况等情况,为制定教学培训计划奠定基础。确保全覆盖理清镇内未接受教育的人数及分布,逐步化解我镇未接受教育库存人数。学员参与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毕业后,由中心校统一报送名单,派出所负责更新户籍档案文化程度信息。
6.牙舟司法所:积极组织司法系统有关人员开展以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为主体的文化、政策、法律等知识宣讲工作,提升群众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7.乡村振兴工作站:按照镇内产业发展趋势,指导各村做好产业布局及基层乡村振兴涉及产业人才的发展储备工作。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用于基层农技人才培训等工作。
8.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在牙舟镇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的调度下,提出培训专业需求内容,无条件选派专业技术人才积极配合开展好实地实操培训,为师资的储备及工作开展,提供专业支撑。
9.各村、社区:牵头村支“两委”、镇中心校做好辖区内未接受教育人员分批全覆盖开展技能学历双提升工作,实现清零行动;组织网格员、镇干部、村两委干部深入村、组,对15—59周岁对象进行生源摸排,重点了解未上学劳动力再教育对象文化程度等信息,并统计上报;落实好镇干部、村“两委”和驻村网格员“一对一”包保机制(一名镇、村干部或一名网格员包保一名学员),镇干部、村“两委”和驻村网格员既要“一对一”包保学员文化信息摸排精准,又要“一对一”做好学员自学课程和线上学习的学习监督包保工作,还要“一对一”做好学员的线下集中学习培训的到位包保工作;村“两委”负责提供集中培训场地和组织学员集中到培训点接受培训。
三、专业设置及培养方向
主要设置的种植、养殖、家政、物流服务与管理、电子电器、计算机应用、服装制作、中餐烹饪八大专业背景下结合我镇实际和平塘县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开设如下专业培训班,对我镇15—59岁未上学劳动者进行双提升培训。
1.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培养方向:茶叶种植和加工、茶艺师、评茶员、刺梨种植和加工、畜禽生产技术、淡水养殖、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等。
2.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培养方向:汽车维修工、汽车美容师、钣金工、喷漆工。
3.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培养方向:电工、焊工等。
4.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培养方向:服装缝纫工等。
5.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方向:酒店管理员、育婴师、保育员、家政服务员、农家乐服务员、美容美发师等。
6.计算机应用与维修,培养方向:办公自动化、计算机专业排版、计算机硬件常见故障的检测与维修。
四、课程设置及培训内容:
1.文化知识方面。对15—59岁具有劳动能力但文化素质较低的未上学劳动者,对不识字、识字较少、不会写字的群众进行读、写、算等教育培训,使他们能认识生活中的常用汉字,会写日常使用便条,掌握基本文化常识。继续对有汉语言障碍的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普通话专项培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普通话交流运用能力。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训,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引导群众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加强对党和国家乡村振兴各项方针政策的培训,特别持续加强对与脱贫群众息息相关的就医、资助、务工,子女就学等强农惠农政策宣讲。以社会治安、土地承包、交通安全、计划生育等法律法规培训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搞好法制宣传,增强学生通过法律手段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维护利益、化解矛盾的观念。
2.职业技能方面。在镇人民政府统筹安排下,组织教师开展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工作。继续实施农村主要劳动力“全员培训”工作。围绕“一镇一特、一村一品”,采取“短期集中培训+长期跟踪培养”的培训方式,大力开展符合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要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乡村旅游等职业培训;按照“先富带后富”的基本理念,基本形成“教育培训+创业服务+政策扶持+带动致富”的“四位一体”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模式;以产业划分为依据,初步区分未上学劳动者个性化和匹配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为学生规划技能培训路线。采取机构送教下乡、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开展短平快实用技术培训等方式,帮助更多学生掌握当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种养殖技术和配套的农业产业粗加工技术。根据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化”需求,积极推动学员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致富之路。
五、计划批次设定
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计划实施的非全日制学历教育设置不少于600课时的面授、自学、实习实训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完成后就读学员均可持1+X证书毕业(即非全日制中职毕业证+X项技能等级合格证)。按文件要求三批次扎实有效推进全县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实施。
1.第一批(启动时间:2022年3月底前):按任务总数的40%动员15—59岁未上学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培训。
2.第二批(启动时间:2023年1月—3月底前):按原任务总数的30%动员15—59岁未上学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培训,累计完成70%的培训任务。
3.第三批(启动时间:2024年1月—3月底前):按原任务总数的30%动员15—59岁未上学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培训,累计完成100%的培训任务。
每年1—3月完成当年指标摸底招生,录入学籍工作;4—7月,完成文化课程集中面授及网上学习;8—12月,完成技能课程集中面授及网上学习;次年完成文化课、技能课程、线上教学、自学内容及实习实训课程。课程设定:文化课300课时(其中自学课程180课时、线上教学50课时、线下面授70课时);专业技能课300课时(其中自学课程140课时、线上教学80课时、线下面授80课时)。
六、考核与毕业(结业)
(一)学习成绩考核
1.文化课考核标准为学员至少应具备识字达1500个常用汉字,能够看懂浅显易懂的报刊、文章,能够进行简单的记账演算,能够书写简单的应用文的能力。专业技能课由县中等职业学校负责组织教学和考核,学员应具备从事所学专业就业基本能力。
2.学员取得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合格证,可向学校申请相关专业课程课时免修,具体规定由县中等职业学校制定。
3.学员在参加相关各级各类竞赛并获得奖励,以及在工作岗位上通过发明创造、技术创新等为企业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学分,具体由县中等职业学校制定规则。
4.对具有两年以上从事与就读专业基本对口的岗位工作实践的非全日制学生,承认其职业经历,并抵扣相应课时。
(二)毕业与结业要求
1.非全日制学历教育课时认定标准:对职业学历技能双提升计划实施的非全日制学历教育课时原则上应完成不少于600学时的面授、自学、实习实训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2.学员完成学业并达到以下要求:(1)思想品德评价合格;(2)在修业年限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考查合格或修满规定课时;(3)修满课时,提前达到毕业标准的学生,可申请提前毕业,由培训学校颁发经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验印的非全日制学历毕业证。
3.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修满规定课时的学员,发给结业证书。对未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而中途退学的学员,学校发放学员写实性学习证明。
4.学员毕业后,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将学生有关信息报当地公安部门,公安部门负责更新户籍档案信息。
七、推进方法及时限
(一)广泛宣传动员,核准任务目标。(完成时限:2022年2月—2022年3月)
1.镇级召开启动动员会,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
2.开展人员排查,由镇人民政府牵头组织,以村为单位,全面核查15—59周岁人员信息,精准掌握受教育情况,健康状况等。
3.强化信息比对,摸清目标任务,结合排查情况与公安人口户籍信息比对,建立目标任务台账。
(二)组织学历、技能培训,实施全员提升。(完成时限:2022年4月—2025年12月)
1.按照“短期集中培训+长期跟踪培养”的培训方式,大力开展符合我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培训,基本形成“教育培训+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带动致富”的“四位一体”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模式。
2.根据“四化”发展进程要求,各部门通力协作,开展对群众文化、政策、法律等知识宣讲工作,确保群众掌握基本文化常识。
3.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训,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引导群众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合理安排教学,灵活开展授课。(完成时限:2022年4月—2025年12月)
1.所招收的学生由县中等职业学校(县技能学历双提升培训中心)统一录入全省中等职业教育非全日制招生系统实施动态管理,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生,基本学制为1—3年。
2.教学采取半工半读的学习形式,面授、自学辅导及远程网络培训相结合。每班每月集中授课1次,每次集中授课1天(8学时),并完成规定作业(实操)。
3.按照逻辑性、衔接性和整体性理论和实践教学交替进行,毕业学历取得与课时制挂钩。
(四)多措并举开展双提升培训,确保实现双提升。(完成时限:2022年4月—2025年12月)
1.指定委派基层教师、大学生“志愿者”、乡镇干部、驻村干部、科技人员等实行一人包保一个村组群众,做到“一帮一”“不达标不脱钩”,通过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学习大讲堂、乡村夜校等平台,教授基本知识、宣讲基本政策、传授基本技能,保障集中培训课时,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2.发动广大中小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时间教家人相关知识,实现“1+1”(一名学生助力一个家庭);配合支持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村开展以脱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把脱盲再教育与“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等专题活动有机结合、整体推进,对所有未上学劳动力对象开展针对性地培训,确保不少一户、不漏一人、全员覆盖。
八、工作要求
(一)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在镇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村(社区)要通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实施好“双提升”工作的组织、排查核准、动员培训各个环节,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
(二)落实责任强力推进。
各部门、各村(社区)责任人要切实下到群众家中、到一线、察实情、出实招,解决问题、抓好双提升工作有序地推进。要强化系统谋划,坚决落实好我镇学历双提升。要强化督办,以严格的纪律作风推进工作。各部门、各村(社区)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真正做到沉下去、抓落实,过程和结果要经得起检验。对双提升工作过程中“不重视、不努力、不认真”的部门和责任人,要依纪依法处理。
(三)强化调度按时完成。
镇政府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根据各站所、各村工作推进情况进行问效,及时推广经验、分析问题、改进工作,建立“一月一调度、一季度一总结”的工作机制,确保扎实推进该项工作的稳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