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来”“管出来”和“四个最严”等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意见》等要求,有效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扎实有序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结合通州镇实际,特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论述,完善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推动通州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网格化、规范化、精细化,夯实监管“最后一公里”,确保镇、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效运转,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和水平,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属地管理、重心下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强化组织领导,以镇为单位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做到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下移工作重心,明确网格的职能与定位,形成由镇到村再到生产主体的完整、精细、清晰的管理网络,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地落细。
(二)坚持聚焦重点、靶向发力。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点任务集中发力,围绕重点产品,聚焦禁(限)用药物违法违规使用、常规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和非法添加等问题,切实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针对性、指向性和靶向性。
(三)坚持机制创新、高效治理。以推进网格化管理为契机,鼓励各村大胆创新,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信息畅通、协调联动、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有力、治理有效的良好局面。
三、网格监管
为进一步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区域监管工作,明确区域监管工作职责,充分发挥镇、村监(协)管员的作用,对全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进行了区域划分。现将全镇区域网格化监管划分情况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刘启高 镇党委书记
索芳芳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莫书洪 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成 员:刘兴雄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邓世红 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赵 松 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统战委员
石文驰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委员、人武部部长、副镇长
李成剑 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刘若军 镇政府副镇长
张秀静 镇政府副镇长
李祖欢镇财政分局局长
刘加波 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杨昌丽 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
职责:负责全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调度、业务指导、督查考核等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莫书洪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事务,刘加波、杨昌丽任联络员,负责联络各村农产品质量安全专班开展好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并收集、整理上报相关资料。
(二)成立网格监管组
1.通星村
组 长:张昌渊 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组组长
副 组 长:赵仕勇 村党支部书记
村级监管员:杨丽琼
成 员:村驻村干部、村级协监管员、村“两委”成员。
2.新立村
组 长:吴秀会 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组组长
副 组 长:陆开平 村党支部书记
村级监管员:游正礼
成 员:村驻村干部、村级协监管员、村两委成员。
3.新星村
组 长:陈国良 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组组长
副 组 长:程小微 村党支部书记
村级监管员:包新宇
成 员:村驻村干部、村级协监管员、村两委成员。
4.党振村
组 长:田 举 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组组长
副 组 长:李绍光 村党支部书记
村级监管员:马培梁
成 员:村驻村干部、村级协监管员、村两委成员。
5.中星村
组 长:刘先发 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组组长
副 组 长:聂尧卫 村党支部书记
村级监管员:谭文叶
成 员:村驻村干部、村级协监管员、村两委成员。
6.翁岗村
组 长:陈文志 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组组长
副 组 长:黄 鹏 村党支部书记
村级监管员:王道鲜
成 员:村驻村干部、村级协监管员、村两委成员。
7.乐阳村
组 长:张志立 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组组长
副 组 长:吴秀芬 村党支部书记
村级监管员:黎大凤
成 员:村驻村干部、村级协监管员、村两委成员。
8.金桥村
组 长:叶 萍 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组组长
副 组 长:徐启军 村党支部书记
村级监管员:刘加波
成 员:村驻村干部、村级协监管员、村两委成员。
9.丹平村
组 长:陆 凌 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组组长
副 组 长:李运刚 村党支部书记
村级监管员:石青青
成 员:村驻村干部、村级协监管员、村两委成员。
10.平里河村
组 长:王通军 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组组长
副 组 长:陈天会 村党支部书记
村级监管员:杨昌丽
成 员:村驻村干部、村级协监管员、村两委成员。
职责:负责指导、督查本村(监管员农产品采样工作,按工作要求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化解监管员在农产品采样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确保工作稳步开展。
四、工作目标
“十四五”期间,各村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面实现网格化监管。网格监(协)管员年度培训实现全覆盖、农产品监督抽检实现全覆盖、基地巡查检查实现全覆盖。使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巡查检查更加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指导更加到位,织密网格监管网、压实监管工作责任,网格化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监管服务实现全覆盖。
五、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监管名录。各村建立本辖区内农产品生产主体监管名录,将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等纳入监管名录库,实行动态监管。全面摸排掌握本区域内特色产品、大宗型产品所在区域、上市时间等基本信息。明确重点风险产品、风险时段,提出安全隐患防控重点和防控措施,制作明白卡发放给生产经营主体。
(二)明确监管工作职责。建立各村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的“三定”网格化监管机制,明确每个监管员、协管员的监管区域、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将基地巡查检查频率、抽检频次、宣传培训等工作纳入对监(协)管员的年度考核指标范畴。
(三)制作网格监管分布图。根据“监管名录”和“三定”要求,形成监管区域分布图、网格化监管平面图和监管责任分配图,张贴在各村办公室区域明显处。监管区域分布图:应涵盖乡镇辖区区位、产业概况、产业分布、主要风险点、规模生产主体数量以及对应的监管和协管责任人;网格化监管平面图:要用网格化的图例明确分管领导、监管员、协管员隶属关系及联系方式;监管责任分配图:应明确每个监管员、协管员的工作内容、责任区域、监管的主要产业、分布、面积和工作任务等。网格监管员、协管员开展日常工作时,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四)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岗位责任制度、协管员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巡查检查制度、隐患排查制度、报告汇报制度、监管例会制度、应急处置制度等相关制度,并将制度上墙公示。各村可根据本区域实际,适当调整制度的具体内容,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并上墙公开公示。
六、重点任务
(一)不定期开展巡查指导。严格执行农业生产巡查检查制度,确保纳入监管名录内的生产主体每年每家至少巡查检查1次以上,督促和指导农产品生产者按标组织生产,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兽)药安全间隔(休药)期规定,建立健全农事记录生产档案。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期间,要加大巡查检查指导频次和力度。每次巡查检查应认真填写网格监管记录表,如实记录相关信息,并整理归档。巡查检查过程中发现农产品存在疑似风险隐患的,应立即实施现场抽样,通过快速检测或委托定量检测进行安全隐患研判确认。
(二)不定期开展农产品抽检。制定年度监测方案,监管名录库的生产经营主体100%纳入监测范围,全面完成县级目标考核、安全县创建抽检任务。并将检测结果上传至“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监控系统”,实现数据实时上传。检测疑似含有禁(限)用农药、兽药的农产品,应及时与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沟通联系,对疑似产品进行定量抽检分析研判。
(三)指导生产主体完善信息。农业服务中心要积极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养殖大户在基地醒目位置公示生产主体基本情况、质量安全责任人、质量安全承诺书、网格监(协)管员信息、张贴禁(限)用农(兽)药名录等。督促生产主体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如实记录农业投入品购买和使用、农事操作、收获时间和产品检测等基本信息。指导辖区农产品生产主体积极入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质量追溯信息互联互通。确保纳入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试行范围的种植养殖主体信息属实,规范出具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并带品附证上市进行销售交易。
七、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各村要高度重视,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将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工作内容。确保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网格化、规范化、精准化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条件保障。结合辖区实际,积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解决网格监管员、协管员工作经费和劳动报酬等,鼓励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方式解决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积极邀请省、州、县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对监(协)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网格监管人员具备履职能力。
(三)强化绩效考核。将农产品质量安工作将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与政策扶持资金、人员绩效奖励等挂钩,对于表现突出的村和个人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