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务要闻

【民族团结·同心筑梦】乡村蝶变——平塘县以基层治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侧记

发布时间:2022-09-04 15:14:03
【字体: 打印

 近年来,平塘县以构建“党建强村、产业兴村、环境美村、智治活村”乡村治理体系为目标,全力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党建强村 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

走进平塘县者密镇金玉村,院坝里、树荫下、田间地头,经常看到网格员和联户长与村民交心谈心的场景,村民们的生活平安、文明、和谐、幸福,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是金玉村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村里哪里有需求、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网格员和联户长的身影。

金玉村网格管理图表

“谢谢网格员们帮助我种豇豆,要不然,这么大的一块土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种得完。”村民石昌才一边忙着下种,一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由于家庭原因,家中4亩豇豆难以种植,联户长了解这一情况后,就联系村网格员及时赶来帮忙。

串门入户了解乡亲们的情况,关注民生民情、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是金玉村网格员和联户长的必备技能。按照“十联户”职责要求,网格员配合各联户长,围绕社会稳定、增收致富、疫情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组织联户群众开展“十联”工作,切实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初始、化解在村组、解决在萌芽状态。

据介绍,金玉村主要以“1+1+1”的工作模式开展基层治理工作,第一个“1”就是党建引领,第二个“1”是组建一个组管委,第三个“1”是“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这一模式都是在党建引领的基础上赋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为金玉村的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强大发展动力。

者密镇金玉村网格员帮助群众种植豇豆

近年来,平塘县委、县政府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和各环节,将党建元素与“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元素充分融合,突出党建引领功能,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的实战能力。自2021年以来,经过3次优化调整,全县共划分1072个网格,配备网格长131人,配备兼职网格员1165人,划分5855个联户单元,推选联户长5855人。组织开展网格长、网格员、联户长培训8000余人次,积极推进网格员、联户长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产业兴村 铺就乡村致富路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近年来,平塘县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利用自主招商引资、东西部协作、集团对口帮扶等优势,乘势而上,持续打造现代农业示范点、智慧畜禽养殖示范区,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的农业产业发展之路,使乡村焕发生机与活力。

塘边镇扎营坡精品水果数字化产业示范基地水肥一体系统

走进塘边镇扎营坡精品水果数字化产业示范基地西瓜种植区,只见五六名工人忙着剪叶修枝、摘果下树……偌大的基地工人却很少。这是由于2021年该基地搭上了东西部协作“快车”,投入400万元建成的精品水果数字化管理系统。

“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投入使用,有效提升基地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标准化水平,数字化的运用也让基地大大缩减人员成本。”塘边镇项目办公室负责人说。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基地数字化建设特建的滴喷灌系统、智能监控系统、水肥机系统、智能信息采集系统及气象采集等配套设施。物联网技术遥控农业生产,这让基地长了一个“聪明大脑”,土壤、温度、湿度、气象等信息在数据平台上一清二楚……也让该基地成为平塘县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化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基地。

塘边镇扎营坡精品水果数字化产业示范基地

据了解,平塘县还将加快建设6个数字化育苗中心、10个农产品分拣中心和10个数字化生态种植示范小区,全力打造15个规模生猪养殖示范小区,引进10家以上知名加工龙头企业入驻白龙工业园区。

环境美村 基层治理有“颜”有“质”

产业兴了,日子好过了,群众更是自信起来了,现在平塘县人民群众对人居环境越来越重视,县城、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走近卡蒲毛南族乡场河村交懂寨,远远就看见宽阔的水泥路、清澈的河水穿寨而过,道路两旁的房屋整洁、民族气息浓厚,好一幅独具民族特色的乡村美景图。

卡蒲毛南族乡清淤后的河道

2021年,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场河村交懂组入选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第一批试点村。属于场河村交懂寨的一场 “美丽蝶变”正是从这里开始,如今交懂寨正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我们村原来都是泥路,下雨天全是稀泥巴,出门没有落脚处,更别说寨子上入户路了。现在帮我们把村道修好了,我们做什么都方便。不仅这样,我家厨房也得到翻修了,一分钱都不用自己出,现在的政策是越来越好了。”周选琼家是乡村建设政策受益家庭之一,说到家里的改变,她眼里是满满的幸福。

发展产业、整治提升人居环境。交懂寨进行农村三改、庭院整治、宜居功能改造。同时,对卡蒲河进行防洪治理,进行河道清淤、河堤及河坝修复,切实改善提升了卡蒲毛南族乡场河村交懂寨219户931人的居住环境。

毛南族古老的“榔规”

目前,交懂寨成功申报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并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最具魅力特色村寨”“全国文明村”等称号。

卡蒲毛南族乡场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涂进说:“我们示范点的建设,目的主要是弘扬毛南民族的文化,提升产业,优化人居环境,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事干,经济持续发展,让老百姓富起来,生活越来越好。”

截至2021年底,卡蒲毛南族乡场河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已整合财政衔接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共计1351万元。同时,整合资金共计1075.75万元,投入塘边镇、克度镇、大塘镇、平舟镇等4个州级示范点乡村建设。

智治活村 “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平台可以让我们村里面的党建、政务、乡村振兴政策等公开透明,同时提高老百姓参与度,让老百姓积极参与进来,实现我们共建共治共享……”今年五月,平塘县平舟镇龙兴村社区服务中心召开“数字乡村”观摩会暨平塘县首批“数字乡村示范点”揭牌仪式,代表着平塘县数字乡村智慧平台基础设施组网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龙兴村“数字乡村”平台

据介绍,数字乡村智慧平台在村主要路口、重要路段、重要场所增设监控设备,并将农户自家的监控视频画面联通联调,汇聚在村委会、派出所的智慧大屏终端进行统一指挥调度,同步接入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实现全村监控全覆盖。

现在,村民只需下载“小翼管家”APP,即可通过手机端实时查看监控画面。

龙兴村村民付孟兵是得到平台收益的村民之一,他说道:“这个摄像头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便利,外出到哪里都可以看到店面。前两天我家门口发生车祸,公安局来村里调取我家门口的监控,画面也比较清晰,没想到我也能帮上忙。”


投入使用的龙兴村“数字乡村”

不仅如此,数字乡村智慧平台组网后,各村委会可在平台上发布包含乡村振兴政策、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村情介绍及村规民约等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疫情防控、防灾减灾、应急处置、反诈教育、党建宣传等工作效率。

目前,随着全县“智慧旅游”“平安乡村”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共享应用工作的积极推进,“雪亮工程”“天网工程”接入司法、应急等部门应用,并加强推进电信公司、移动公司“平安乡村”“数字乡村”建设,安装监控设备9000多路,有效填补了“双工程”盲区盲点。“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新模式,正在稳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民风淳朴的新时代乡村、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达、碧绿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平顶白墙的居民房整齐划一、远销各地的高效产业标刻着新时代文明元素……现在平塘县,一幅幅新农村的现实美丽图景在现代化基层治理工作如诗如画展现,无不散发着一种现代乡村之美、活力之美。

平塘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廖毓齐

编辑:石明钢

校审:陆恩凤

审核:吴贵梅

监审:孟景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稿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