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务要闻

“校农结合”帮扶模式打开平塘毛南族群众“绿色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7-07-06 18:39:45
【字体: 打印

2017年3月以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与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结对帮扶,开启了“校农结合”的帮扶模式。据了解,卡蒲毛南族乡新关村“校农结合”蔬菜种植基地示范点,总共50亩,种植品种有茄子、青椒、豇豆、小瓜、西红柿等,采用种植专业大户+农户的种植模式,农产品收成时由合作社统一收购供应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截止625日,共销售农产品16批次,价值9万余元。同时,新关村、摆卡村、场河村合作社与群众达成订单生产协议共156户,其中贫困户61户。

卡蒲新关村“校农结合”蔬菜种植基地示范点

种菜容易卖菜难,这是之前卡蒲毛南族乡群众的切身体会。2016年10月,摆卡村农户石佩雄丰收生姜3万斤,但却出现了滞销问题,便宜到1.50元一斤都无人问津,最后低价1.00元一斤处理给独山基场的姜农,损失惨重,亏损近3万元。找不到销路,成了过去卡蒲毛南族群众面临的普遍问题,种出东西却致富无门,成了卡蒲毛南族群众经济增收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

20161213,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人口数量较少民族贫困村整体脱贫实施方案黔府办函﹝2016252号文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定点帮扶卡蒲毛南族新关村和摆卡村两个一类贫困村。

农户正在种菜苗

今年29,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成立了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校农结合”工作专班,深入新关村、摆卡村开展帮扶调研。经过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发现了农户经济收入上不去的一大原因是农产品销售问题。农民的优质农产品卖不掉,而学校食堂每天需要大量农产品,因此村民提供优质农产品,学校负责销售的“校农结合”帮扶模式应运而生。

322,黔南师院与摆卡村、新关村签署长期的农产品供需合作协议,通过农村合作社、协会、种养大户进行对接供货,即长期通过合作社上门向农户收购,统一运输到黔南师院食堂供货。当天,摆卡村、新关村第一批价值2万余元的水萝卜、鸡蛋、生猪等农产品进入了该校的食堂校,农合作模式正式开启,“订单蔬菜”成为现实,销售不再是问题,菜农的后顾之忧得以解决,致富信心也得到增强;而绿色无污染的新鲜蔬菜能够走向校园的餐桌,让师生吃得更放心更健康,对于广大师生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校农合作这种新的产销模式让双方实现互利双赢。

生猪养殖场

由于“校农结合”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学习样板,现在主要围绕“产量供应问题、种类需求问题、质量保障问题、村级产业发展与带动贫困户发展问题”,创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食堂负责收购农产品,合作社负责产品收集配送、大户带领种植,农户参与生产的形式开展农产品定点生产配送工作。农产品收购季主要是3月至6月和9月至12月,实行定点定时收购,每月收购4次、每周的星期日收购1次,由合作社上门与农户收购。群众纷纷表示,有了“校农结合”模式后,更有信心发展种养殖了。

据了解,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年实际果蔬需求量为104.85万斤,折合金额295.25万元。根据“校农结合”的帮扶模式,结合卡蒲毛南族乡实际,采取集中种植与分散种植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农产品生产,由合作社或专业大户开展示范集中种植,农户根据个人实际选择品种分散种植,与合作社签订产购合同,合作社按照合同约时、定点收购农产品,然后由合作社统一配送到黔南师院。为保证当地生产的农产品既能够满足黔南师院的品种需求,又满足其供货时间需求,卡蒲毛南族乡还邀请县农工局参与品种选择和蔬菜产业规划,根据师院“订单”结合实际情况精选品种进行种养殖规划,参与制定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资料。目前,农户分散计划种植面积290余亩,已种植面积180余亩。

农户正在售卖时蔬

为进一步增强“校农结合”的帮扶效果,卡蒲毛南族乡计划在新关村、摆卡村各建设100亩以上的基地1个,示范带动亮寨、河中、甲坝、场河等4个村建设50亩以上基地各1个,积极发动贫困户参与种植。目前,新关村已完成蔬菜种植基地土地流转89亩、种植20亩,甲坝村已完成蔬菜基地土地流转24亩,其余各村土地流转正在陆续进行。同时,除摆卡村外其余各村均启动生猪养殖计划,目前已发放生猪250余头,计划7月底前完成903头生猪发放养殖工作。

“校农结合”模式不仅解决了供产销的问题,还以价格保底的机制切实保障了群众的利益。即黔南师范学院明确了一个保底价格,当市场价格回落低于保底价格时,按照保底价格收购,反之,按照最新市场价格收购农产品。这样不管是价格回升还是回落,都能确保群众的农产品收购价格,保障群众的利益。

据了解,目前,卡蒲毛南族乡“校农结合”工作分散种养殖主要集中在新关、摆卡、场河三个村,逐步扩大到甲坝、河中、亮寨三个村。在“校农结合”模式的引领下,卡蒲毛南族乡将以“校农结合”的订单蔬菜为起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的投入,以打造高标准蔬菜示范园来引领卡卡蒲的种养殖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同时引进珠海、广州、深圳等农产品销售商,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解决农产品阶段性供大于求问题,让更多老百姓走上这条“绿色致富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稿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