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抓产业 大抓项目 大抓招商】平塘:科技赋能 春耕开启“飞行模式”
“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眼下,正值春播春种的关键时节。随着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传统春耕模式正悄然变革。今年,工厂化育秧、无人机植保成为平塘县各地春耕的“主角”,科技感十足的“春耕图”正在徐徐展开。
无人机飞手操作大型植保无人机
在苗二河村油菜田间,一名无人机飞手正手握遥控器,操作一架大型植保无人机在空中盘旋,将科学配比的雾化生态肥均匀地洒到油菜田上,给荚果期的油菜科学、精准地补充养分,提高结实率和荚果数。
“现在春耕期间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我们利用无人机帮农户喷洒农药,还有浇水、施肥都可以,一天最快的话能作业个五、六百亩。”平塘县无人机植保机飞手杨和章说。
植保无人机正在施肥
“现在的无人机施肥几分钟可以完成几亩,作业既省时又省力。自从有了这些高科技的帮助,我们工作效率要高得许多了,真是太好了。”群众柏盛乙看着飞翔的无人机乐呵呵地说道。
无人机飞手陈建昊是一名90后,曾常年在外打工,了解无人机技术后,他和小伙伴经过系统学习把新技术、新设备带回家乡,成为村里的“飞手”。 “国家都在大力扶持这个农业项目,我觉得比较有前景,也想着为乡亲父老做一点贡献,所以我才去学习了这个农业植保无人机很便利,比人工要节省成本、速度快。”
给植保无人机加装肥料
与此同时,在平塘县(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工厂化水稻育秧生产线高速运转,铺土、播种、覆土、浇水等环节一气呵成。在这里,每天可以完成8000盘秧苗培育,较人工效率提升80%。
“我们每天可以大概播出8000盘的秧苗,可移栽面积大概是320亩左右。后期我们还会增加两台播种机,提高播种的效率,以便抢抓农时,及时地把秧苗播下去。”平塘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谭德猛介绍。
工厂化育秧
相比传统育秧,工厂化育秧采用拨盘育苗的方式,优选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品种统一育秧,能有效提高效率、减少病虫害,严格控制秧苗品质,利于水稻机械化插秧。
“用高科技的这个机子,做出来产量也高,栽下去的秧苗也长得很好。现在农民每家每户不用去耕田来撒秧,我们都到一个地方去拿秧苗来栽秧。”群众陆光叶说。
工厂化育秧
谭德猛表示:“工厂化育秧有利于我们培育出壮苗和整齐的秧苗,以后我们还会运用植保无人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业生产的统防统治的飞防作业,有效地保障我们的粮食生产。”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机械化、智能化技术的普及正推动平塘农业生产向高效、绿色转型。据悉,今年平塘县共有工厂化育秧中心3个,插秧机16台、播种机21台、无人机150台、收割机26台、烘干机8台。科技赋能全年农业生产,科技与传统农事的深度融合,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春耕开启“飞行模式”
谭德猛对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信心十足:“未来我们将加强水稻育秧中心的建设,特别是温度管控、智能化灌溉等,以及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植保无人机的应用,我们全县将会建设一个小气候监测系统、农机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农户在手机APP上进行点单,农机区域服务中心根据群众的系统订单来进行农机具的调配。这些农业科技的应用,将有效地助推我们农业产业的发展,更早实现农业现代化。”
平塘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廖毓齐 刘永琴
编辑:陆恩凤
初审:陆恩凤
校审:简定娟
审核:吴贵梅
监审:孟景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