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村史村事|塘边镇清水村:布依八音 源远流长
清水村位于塘边镇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距平塘县城95公里,是一个风光秀美的布依族村寨。全村面积21.5平方公里,辖25个村民小组、20个自然村寨,是布依“八音弹唱”的故乡、布依民间故事传说“六月六”的发源地。
宜居宜业的清水村
清水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地形,地势平缓、水源丰富、土壤肥沃。清水河穿村而过,经寨前流经巨木、黄辣寨等,汇入坝王河。村寨与周边的山林、水田、河流、民居、乡间小路等共同构成了宜居宜业的田园风光,环境优美怡人。
三里文化
这里历史悠久,据《杨氏族谱》记载,杨氏祖先杨廷春是明代武举人,参与西南开拓,后被派往贵州,开辟了克度地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塘边、克度一带古称三里(上里、中里和下里),清水为中里片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平塘县著名的文化之乡。在村寨附近,至今保存有数十座古屯,如摆哨屯、落辉屯等,其中,抵卡新寨屯最为独特,设计巧妙,有“磊落岗”刻字。这些古屯包括明代军屯和清朝动荡时期的民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镌刻有“磊落岗”三个汉字的抵卡新寨屯
清水村打拉营盘遗址位于清水村打拉寨西100米一小山上,呈三角形,有东、西北两道门,东门为拱形,高2.7米,厚2.8米,宽1.4米;西北门为平顶门,高1.8米,宽0.9米。城墙依山而建,最高处高6米,厚1.5米,南面是几十米高的绝壁,城墙中部修有1—1.2米宽的巡逻道,东、西有观察孔数个,城墙长25米,宽3.6米。营盘遗址是当时村民用于抵御外来侵略的防御工事。
布依“八音弹唱”
清水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酿造和构成了有利于民间文化生长和传承的沃土与环境。布依族“八音弹唱”俗称“八大行”,是活跃在平塘县塘边镇清水一带的民族民间艺术,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久远的传承谱系。2009年,“八音弹唱”被列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八音乐器
据清水村杨氏先辈家书记载,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先祖杨昌豪(号名杨威公)受当朝皇帝朱元璋封广威将军,赐龙虎旗帜、金鼓号炮、弓箭枪等,又奖弦琴、竹笛、二胡等,这为“八音弹唱”的发展奠定了乐器基础。之后,“八音弹唱”曲目也有了文字的记载。后“八音弹唱”主要用于庆贺官兵凯旋,使得这一表演形式得以完好保存。
清水村布依族婚礼现场
“八音弹唱”原型属宫廷雅乐,古朴自然,风格独特,其乐器包括吹奏、弹拨、打击和拉弦类,以自制大胡、中胡、金胡、三弦琴、月琴、笛子、竹点、八角琴等八种民间乐器进行演奏。最初为8人表演,象征“八仙”,随着时间推移,表演形式和曲目不断丰富,配以布依族服饰,辅以歌舞表演,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表演。
“八音弹唱”表演
“八音弹唱”所奏曲目流畅自然、调式生动活泼,演奏气氛热烈,深受群众喜爱,常在民族节日、结婚嫁娶、进新房、祝寿及各地举行的庆典活动中进行表演。近年来,平塘县不断加大对地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力度,让“八音弹唱”持续焕发新活力,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助推器。
布依“六月六”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清水一带的布依族群众都要过传统的“六月六歌节”,十分隆重,当地人称“六月六”为“补过端午节”。据说,当地杨姓祖先于明洪武某年端午前夕奉命出征,官兵要求过了端午再出发,杨说:“军令如山,不能有违,有心过端午,六月也不迟”。后来队伍凯旋,已是六月初,杨下令“六月六”补过端午。自此之后,清水一带每年六月初六都要过节。这一天,家家户户煮粽子、做糯饭、打糍粑,条件好的人家还杀猪、敲狗,做好饭菜,祭供祖先,年轻人则找地点对歌。
清水村“六月六”布依风情节
时代发展至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塘边清水“六月六”系列活动逐渐成为平塘特色民族文化节庆活动之一,以举办“六月六”布依风情节、布依特色产品展示、民族歌舞表演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推动和美乡村建设。
来源:塘边镇
编辑:石明钢
初审:陆恩凤
校审:简定娟
审核:吴贵梅
监审:孟景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