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村史村事|掌布镇掌布村:布依古寨美 民族风情浓
地理人文
掌布村地处平塘县西北部,是掌布镇人民政府驻地,距离县城63公里,距平塘至罗甸高速公路入口处30公里,S522、S311两条省道穿境而过,向北可经贵定县云雾镇达贵阳,向西可走大塘至惠水,向东可经牙舟镇到县城,向南经西凉可至广西南丹县,交通十分便捷。
掌布浪马社区
据说,掌布因盛产棉花,历朝历代这里的村民每年向定番州交纳棉布顶纳税钱粮,故称为“掌布”,布依话叫“独窝”。掌布村元代属定远府章龙县。先后由贵定县、惠水县、大塘县等管辖。2012年,掌布乡改为掌布镇,掌布村属平塘县掌布镇管辖。2013年末,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保留原镇建制,并把牙舟镇卡腊村划属掌布镇,掌布村仍属掌布镇管辖。
整治一新的民居
这里依山傍水,村域喀斯特地貌发育和生态保存完整,摆浪河、掌布河自北向南穿村过寨,在拉烈寨汇入槽渡河,是国家地质公园和掌布国家AAAA级景区核心区,集奇石、奇洞、奇山、奇水、奇竹、奇树、奇鱼“七奇”景观为一体,地质奇观尽显,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科考价值。2020年9月,被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布依风情
掌布村是一个典型的布依族聚居村,布依族语言、服饰、住房、生活习惯及民风民俗保存得比较完好,民族风情十分浓郁。
布依风情
传统的布依族妇女服装一般上衣宽松,长过膝,袖口镶花边,胸挂丝绒刺绣的围腰,用青布制作,花边用花布滚镶。裤子为宽腰长筒裤,裤脚用花线布滚镶花边。头巾用青线牵白线织,两头有巾须,有的用白线牵白线织,两头用青线织成隔条。围腰用花线在围腰头和围腰带上刺绣,有的用白色或灰色在围腰头上拼花图案。鞋子为绣花尖布鞋。青年女子出嫁前要绣制“百花被面”作为陪嫁,也有用彩色花布拼制,百花争艳,精致美观。
布依民族刺绣
村寨至今仍保存有清朝时期的传统民居建筑,即吊脚楼和四合院。吊脚楼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配有栏杆,屋角部分采用反翘,木镶青瓦、花格窗、屋檐悬空、木栏扶手,工艺精美,整体协调。传统民居全系木质结构,为“干栏”式建筑。
这里的村民能歌善舞,有着自己的传统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和尝新节等。
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是掌布村布依族祭灶神、山神的节日。时逢清明,各家采集清明菜和糯米,打粑粑备办鸡、猪肉、米酒为祖先扫墓挂清。青年人则邀约去对歌找对象。
拦门酒
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是掌布村人的“牧童节”,也称“牛王节”。当天不役牛,让牛休息,吃糯米饭。家家做红、黄、白、紫、蓝五色糯米饭敬祖宗,磨糯米酱染牛角上半部,表示庄稼才做完一半,还要加快才能做完另一半。四月正是开始栽种秧苗的好时节,村民栽秧多在四月八前后,又称四月八开秧门。
端午:掌布村人过端午不包粽子。当天,各家除备酒、肉供奉祖宗外,各户用雄黄拌大蒜撒放在住房周围,以防蛇入屋伤害家人。
载歌载舞欢度“六月六”
六月六:掌布村人称“过小年”,十分隆重。这天,身着节日盛装的布依群众,相聚一堂,以山歌传情,欢庆传统节日。各家各户要祭田神、社神、山神,包三角粽子或枕头粽供祖宗,出嫁的女儿这天备新衣、甜酒、糯饭、猪肉回娘家看望父母亲。
文化长廊
尝新节:在传统的七月半前后“辰日”举行。这天,掌布村各户用布袋到田间装稻穗回家供祖宗,并将未成熟的稻谷与糯米一同蒸熟,配上鱼虾食用,表示尝新谷。摘稻谷时,哪块稻田的稻谷灌浆早,寨中人都可以去摘,田主不得阻拦责怪。
文物古迹
【土司遗址】据1984年贵州省民族调查资料,明清时期,掌布地区为定番州上马桥方姓土司领地。土司衙门位于掌布村东部的新寨,布依语称“蛮么”。后方土司最后一个土司方华因破落外出当上门女婿迁居地方,至20世纪80年代,只有土司后人1户和随同方姓仆人5户。土司遗址已为坡地,仅存土司官署的牢房遗址。
掌布村传统布依族民居
【枫香寨风雨桥】位于掌布风情园一侧的河上,首建时间已无从考证。2010年翻修,此桥横跨浪马河使大院组与枫香寨组相连,桥长约34米,宽约2米,风雨桥桥内设有长凳,可供游客一边休息一边欣赏浪马河的自然美景。
枫香寨风雨桥
【营上古道】位于掌布村大院寨,由青石板铺砌而成的古巷道、石板路,始建于清道光十年(1820年),全长2000余米。由青石块铺成,古道狭长幽深,错落有序,由内向外延伸。道旁植被保存完好,环境优美、古朴自然,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掌布村大院寨民居
【浪马寨水碾房】位于掌布村浪马寨脚,建于1962年,占地面积30平方米,由石槽、碾柄和碾车组成,曾是寨内的村民碾米的重要设施,利用浪马河水为动力,通过沟水冲动水车驱动碾压稻谷。柴油打米机普及后,碾房基本停用,成为传统生活方式的印记。
浪马寨水碾房
来源:《平塘县传统村落志》
编辑:石明钢
初审:陆恩凤
校审:简定娟
审核:吴贵梅
监审:孟景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