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甚暖,照我前行”——记平塘县克度镇金山村第一书记杨子建
“杨书记,我们都惯适(习惯)你了,要是哪一天你回去了,我们真的不想你走呢。”走进金山村的村组,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派驻平塘县克度镇金山村第一书记杨子建经常会听到村民这样一句朴实的土语,这些土语总会让他心里一暖。从驻村报到以来,27个月的前行,两年多的砥砺,800多天的淬炼,他和金山村已经交融在了一起。“1月1日,星期三。此地甚暖,照我前行。”2020元旦的第一天,杨子建在自己的第六本工作笔记上写下了这样八个字。
引路人:打造发展“新高地”,实现乡村旅游“起步跳”
发展是第一要务。从2018年3月14日走进金山村的第一天起,杨子建首先思考的就是:如何找到一条符合金山村实际的可接续发展之路,同时思考的是:走的时候,可以为这方水土这方百姓留下点什么?
思路决定出路。经过3个月周密调研和思考,杨子建和村两委确定了金山村2018—2020年“221”发展定位:围绕脱贫攻坚工作,以落翁布依寨旅游发展为龙头,以全域旅游为目标,带动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两翼齐飞”;用好人居环境整治和最美评选“两棵撬杆”;留下一个“文军扶贫”品牌。
宏伟高台需要点滴垒筑。从7月底开始,金山村从全村14个村民小组中选出落翁组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先行先试。杨子建说:“人居环境整治是脱贫攻坚一棵精准‘撬杆’,对落翁组来说就是要预留发展空间,把它作为完善旅游设施建设的旋律‘过门’,实现乡村旅游的‘起步跳’。”
老寨子迎接新课题。落翁组建寨历史700年,一直遵循农耕生活方式,改革开放后,外出务工一直是收入的最主要支撑。组长杨昌志说:“杨书记说我们完全可以发展乡村旅游,我觉得隔得太远又特别兴奋,”支书吴帮学说:“我们第一书记带领我们村两委一起,就是要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改变向土地刨食、为别人打工的生活惯性。”
三个月奋战,充分考虑乡村振兴衔接和乡村旅游对接,落翁寨完成了“三个功能分区”(即民俗区、稻作区、园作区)、“一点一轴两条线”(文化广场中心点、通组路轴线、民俗旅游线和农耕旅游线)的初步规划,并形成了“四化(道路硬化、庭院绿化、立面美化、乡愁文化)四要(门要清、沟要掏、草要割、路要扫)三不要(不乱打水泥、不乱砍大树、不乱拆老房)”和“乡村旅游组管委+”的工作模式。
寨子抖搂了历史的尘土,巧笑倩兮地于2018年重阳节举办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民大讲堂暨落翁农耕文化节》,在2000嘉宾云集的现场唱出了自己几百年来最响亮的乡村旅游音符,并在12月11日迎来了第一批来自北京的游客。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近90批2000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20万元,24户贫困户不同程度参与进来并受益。70岁的村民杨光模“赋诗”一首:“领导亲临开今古,落翁自此添光彩。此花今日重増艳,全凭子建细培栽。——谨以此诗敬献子建书记。”
杨子建说:“我们接下来就是要利用乡村旅游这块品牌,以超常规举措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把全村的产业串联起来,打造‘中国天眼宁静区农文旅乡村全域旅游’新样板,塑造‘天眼研学+乡村民俗’精品旅游线路的品牌形象。”
贴心人:诠释履职尽责新内涵,在服务中砥砺忠诚
脚上的泥土贴着老百姓的心窝子。驻村以来,杨子建收到过百姓送来的一抔红花米,一点野菊花茶,几个豆沙粑,甚至还收到过几个刚烤熟的红薯,一杯新沏的农家茶,还有无数的微信“心语”——这一切的一切,融化了所有的苦累,化为了心中最深情的力量。经常会有几天没见到他的村民说:“杨书记,你离开我们了。”听到这样的话,杨子建深感愧疚,“村民的点滴之惠其实就是对自己最朴实的认可。记不清多少次和大家一起在夜晚打着手机电筒到村民家入户,想到这些村民的好,突然觉得就是这点微弱的灯光汇聚成了脱贫攻坚的璀璨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行。”主任唐大珍说:“杨书记帮低保户老人砍柴,带特困户老人赶场,为贫困户送去急需药物,给大病户捐款,这些事情太多了,都是老百姓自己说的,他自己从不提一句。”
按照省委“一宣六帮”要求,第一书记必须履职尽责,做老百姓满意的“贴心人”。杨子建说:“要守纪律,按照要求达到每个月22天驻村时间。要守初心,做到驻村‘四点’:脸色好看点,说话耐烦点,身段放低点,做事认真点。初心不忘,使命不放,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最大的忠诚。”
播林组村民付仕江和妻子刘成兰因工伤生病导致家庭2019年没有收入,杨子建知道后第一时间入户核查,收入取证、照相留痕、填写表格、代写申请书、复印资料,为他家全程代办争取到了一笔民政临时救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刘成兰给杨子建的微信留言:“说实话杨书记,我觉得你来我们村做领导都是在帮老百姓,大家都晓得你办了好多好事,有你这样的好领导我们一辈子都会把你铭记在心的——村民刘成兰”
2020年的元旦微信里,杨子建留下了这样的新年愿:“唯愿人心抚平,给人温暖,满目光明,众生见你则欢喜。把小我放更小,把红尘当普度,把善念当春风,拂过处绽放芬芳。”
两年多来,他协调解决村民纠纷7个、处理上访事件3起;走访600余户,召开调研座谈会200余场,帮助谋思路出点子20余个,为民办好事实事80余件;上党课3次,慰问贫困户和党员76人次,发展党员和积极分子3人。。。。。。“我们书记善于团结同志,大局观强,严于律己,在履职尽责中为民办事服务,树立了帮扶单位和党员干部的好形象,是我们大家信任的书记。”村支书吴帮学说。
践行人:擦亮“文军扶贫”真本色,在攻坚中淬炼使命
“落翁组是我们村唯一的布依族民族村寨,多年来寨子脏乱差突出,没有一点生气和活力,杨书记来后,我们环境整治取得了第一步的经验,于是在全村展开。”金山村村委会主任唐大珍说。
经过争取,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帮扶垃圾桶865个,第一个在克度镇有了村级垃圾清运车,按照每三天一次频率集中收纳、统一清运,打破了多年来有收纳无清运的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顽疾”,形成了帮扶单位帮助收纳+村两委动员统筹+村民组集资+村民出资+承包人清运的农村人居环境“五位共治”新模式。
垃圾清运了,但人居环境整治的目标还需要拓展。“我们要发挥人居环境整治的乘数效应,通过最美活动来丰富和实践乡村振兴提出的乡风文明的目标要求。”杨子建说。
按照扶贫与扶志并行的工作导向,为实现“全域提升”,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向善的邻里关系,金山村开始了“最美”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全村20个荣誉称号花落各家。“最美庭院”获奖者杨光智说:“我不光是要把自己的庭院建得更美,还要同时和大家一起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丽。”“最美婆婆”杨小余说:“金山村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家庭都和谐美满才是真正的好,日子才会过得更美。”
一石激起千层浪,“最美”活动激活了村民心中的一池涟漪。同样获得最美村寨的碗厂组群情激昂,一致决定修建一个“最美”广场。碗厂组网格员黄芃说:“一个怀孕的妈妈,代替一个还没有出生的孩子捐赠了100元,还把孩子的名字取做苏奠基。”如今,一个整洁的碗厂组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碗厂组村民李昌贵在微信群里留言:“非常感谢我们金山村第一书记杨子建,为了让大家脱贫共同奔小康,离开了繁华的城市,离开了温馨甜美的家。这份情义,我们要懂得感恩!为了我们最美文化广场的建设,可是操碎了心,有了他给我们当靠山,我们的乡村振兴有了领路人!——碗厂组村民 李昌贵”
上引下联,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帮扶金山村的“文军扶贫”取得新成效:2400余万元的基础设施和扶农项目、6万元的12个当代贵州助学金、3000册的农技图书屋、2万元的1个留守儿童之家、2个宣传公众号、5万斤20余万元的农产品销售、20万元的宣传版面、85万元的3个文体广场项目…见证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文军扶贫”新担当。
“作为文化单位的驻村队员,一定要擦亮自己的文化本色,用使命感淬炼扶智扶志新担当。”杨子建说。村支书吴帮学说:“在帮扶单位的倾力支持下,杨书记真蹲实驻,真情帮扶,在‘文军扶贫’中赢得了村两委和广大群众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