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共产党员】“兵支书”徐启军:党员就是为群众服务
在金桥村,提起党总支书记徐启军,大家更习惯叫他“老五”——这个家中排行第五而来的亲切称呼,如今成了这名80后退役军人支书最接地气的名片。“我是共产党员”专栏,今天一起走近通州镇金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启军。
金桥村是通州镇人口最多的村,辖17个村民组,现有人口942户4060人。每天前来村委会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无论大情小事,只要徐启军在,他都会详细了解,认真倾听,及时答民情、解民意。
“入党时我就记住一句话:党员就是为群众服务。既然担任村支书,我肯定就要时刻把我们金桥村的群众记在心里。”徐启军坚定地说。
徐启军(右一)听取群众意见
泥土情深,把群众当家人,把责任扛肩上。脱下军装,扎根乡土。2005年,徐启军从西藏退役后,创过业,也出省务工过,但他始终心系家乡。2018年,徐启军作为一名常务干部进入村委工作,并不断成长,于2022年当选金桥村党总支书记。一路走来,徐启军的心早已和金桥村的土地、和这里的乡亲紧紧地连在一起。
通州镇金桥村村民黄忠友说:“他来到我们每家每户,不管是任何人,他就当一家人一样。在我们群众遇到任何困难,他都是第一个上前。”
军人烙印,严于律己,冲锋在前。退役军人的身份,深深烙在徐启军的工作作风里。
徐启军向务工群众了解情况
“在工作上,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他本身就是退役军人,对自己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在通州镇下沉金桥村干部樊金龙的眼里,徐启军是他的榜样。
樊金龙说的“严格”,是徐启军雷厉风行、一丝不苟的军人本色。这份“严格”,不仅是对自己,也体现在他为群众、为企业办的每一件实事上。他深知,选择了担任村支书,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有时候群众不理解,他觉得你做的事情不如他的意,有时候有苦难言,但是我觉得做事情我问心无愧。”
君丽茶场是金桥村最大的企业,每年带动当地群众务工就业上千人次,但因道路不通阻碍了企业的发展。2024年,通州镇积极向上争取以工代赈项目,在君丽茶场修建9.3公里道路、9.7公里步梯、4000多米灌溉管网和7个水窖。为了把工程建好,徐启军紧盯细节,立行立改,仿佛在完成一项不容有失的“军事任务”。
徐启军了解君丽茶场是否有困难需要村里协调解决
“在他的帮助下,这条路给我们修好了,这些边边角角哪里不好的,都给我们搞好,哪里不合格就让我们提个意见,就马上给我们整改。你看下雨都来干的,每天都来。”平塘君丽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友珍细说了徐启军的好。
十年磨一剑,唯求问心无愧。支撑徐启军一路走来的,是他朴素而坚定的理想信念。谈起村里未来的发展规划,徐启军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真正让群众受益,让村里的产业持续发展。“做事情宁可十年做一件事,我们既然选择做就要把它做成功,一定要让群众得收益。我觉得这一份工作我很有动力,我和群众在一起工作或者生活,我觉得很贴心。”
记者手记:“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是徐启军入党时牢记的话,也是他的人生信条。从军营到乡村,从“老五”到“兵支书”,徐启军把军人的执行力、纪律性融入服务群众的点点滴滴。他信奉“十年磨一剑”,不惧“有苦很难言”,只求“问心无愧”。在他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一名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担当,更看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扎根泥土、心系群众、负重前行的朴实情怀。
平塘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江利 杨胜玉 杨世丽(实习)
编辑:陆恩凤
初审:陆恩凤
校审:简定娟
审核:吴贵梅
监审:孟景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