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务要闻

【平塘“丰”景】田畴织锦绣 沃野好“丰”景——平塘县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5-09-23 17:29:39
【字体: 打印

又是一年金秋季,又是一幅丰收景。丰收时节,行走在平塘的田野上,一幅美丽的秋收画卷呈现在眼前:金黄的稻田里,农民们挥汗如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果园里,瓜果飘香,果农们忙着采摘,眼里满是丰收的喜悦……田畴沃野里处处生机勃勃。

近年来,平塘县以新时代“三农”工作为重点,坚决扛牢扛稳粮食生产政治责任、安全责任,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特色产业,稳步推进农业“123”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蔬菜21万亩、水果13.75万亩,逐渐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

藏粮于技 丰收底色更美

立秋过后,稻浪金黄。平塘县者密镇2万亩早稻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户抢抓晴好天气,利用农业机械开镰收割,以“金戈铁马”绘就一幅丰收画卷,全力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四寨坝区稻浪飘香

在者密镇四寨坝区,只见层叠金黄的稻田与村庄、道路、青山相映成趣、美不胜收。稻田中,收割机正来回驰骋,沉甸甸的稻穗顺从地没入机械口,饱满的稻谷尽收囊中。

“现在用收割机收割又快又便捷,还省时省力,1个小时左右就能把它收完了。趁着天气好赶快晒干,一部分留给自己吃,剩下的都卖给厂里面。”农户罗朝章手掌摩挲着饱满的稻谷喜不自禁。

当收割机还在田野里奔忙时,产业链后端已高速运转。金灿灿的稻谷被运粮车直接载入当地米厂,随后进行烘干、精深加工及推广销售,实现了“田头”到“工厂”的无缝衔接,这种“统一品种、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的模式,让平塘特色品牌“贵芗”香米名扬省内外。

收割水稻

平塘县贵芗香米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陆光敏表示:“今年预计收购稻谷四五百吨,收购价始终高于市场价,且严格把控质量。新米上市目前已覆盖天猫、832采购平台及线下多家单位与商超。”

与此同时,丰收季节,平塘县甲茶镇拉抹村400亩高粱陆续进入采收期,工人们趁着晴好天气抓紧收割,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在高粱种植基地,连片的红高粱如火焰般铺展,沉甸甸的穗子压弯了枝头。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颗粒饱满的高粱伴着轰鸣声被尽收囊中,工人们脸上满溢着丰收的喜悦。

基地通过订单农业保障销路,稳定增收。平塘县一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家发介绍:“今年试种高粱400亩,预计亩产400至500公斤,两季产值约120万元。我们与贵州多家酒厂签订了订单,销路无忧。”

高粱丰收

春种秋收,天道酬勤。今年,平塘县粮食播种面积预计35.9万亩,其中,夏粮收获面积7.79万亩,产量1.51万吨;秋粮截至目前已收获22.11万亩,油料播种面积预计15.63万亩,粮食及各类作物面积及产量稳定增加,进一步夯实全县粮食安全“压舱石”,让农民种地更有底气。

产业融合 蔬菜特色更显

丰收,不只是颗粒归仓的独奏,也是富民产业蓬勃发展的交响曲。秋收时节,平塘县平舟镇2400亩辣椒迎来丰收季,工人们抢抓农时采摘,田间地头呈现出一幅喜悦的丰收图景。

在平舟镇磨刀石村合作社种植的230亩辣椒基地里,红彤彤的辣椒挂满枝头。工人们穿梭于田间地头麻利采收,脸上满溢丰收的喜悦。

辣椒分拣烘干

平舟镇磨刀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陆永勤介绍:“辣椒品质优良,日采摘量约1000公斤,一亩地种辣椒毛收入超过3000元。”

而在位于平舟镇龙兴村的贵州贵菜园乡村发展有限公司,工人们忙着卸载、上秤、烘干辣椒。

工人韦世鸿告诉记者:“辣椒品质出众,日收购量达5000至1万公斤。”

近年来,平舟镇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辣椒产业,合作社统一组织种植并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再由贵州贵菜园乡村发展有限公司加工销售。形成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的产业发展良性循环模式,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种植辣椒的热情。同时,辣椒种植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让当地农户通过种植、务工等形式,实现了顾家与挣钱两不误。

长势良好的冬瓜

平舟镇辣椒产业负责干部罗德波介绍:“今年,全镇种植朝天椒2400余亩,预计收购1000吨,总产值约400万元,每年可带动超过2000名群众务工。”

瓜熟蒂落、丰收满田。眼下,正值金秋丰收季,平塘县者密镇福荣村种植的110余亩冬瓜已经成熟。冬瓜个头大、品质好、长势喜人,农民迎来了大丰收。

走进冬瓜种植基地,郁郁葱葱的瓜架下,一个个壮硕的冬瓜缀满枝头。30多名务工群众穿梭在瓜地里,你扶我剪,忙着采摘、搬运一个个硕大的冬瓜,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村民采摘脆柿

务工群众张康兰告诉记者:“自五六月起天天有活干,日薪80元,在家门口挣钱补贴家用,很满足。”

冬瓜喜获丰收,让客商坚定了发展的信心。为了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基地还将发展白菜等蔬菜产业,实现每年土地亩产值收益最大化。

据了解,目前,全县已完成蔬菜种植18.52万亩,累计采收17.5万亩以上,产量37.14万吨,为全县乡村振兴注入了更多活力。

田园欢歌 水果成色更足

秋风送爽,瓜果飘香。当前,克度镇1200亩百香果基地迎来产销旺季,日销鲜果超1000公斤,主要销往上海、广州、苏州等一线城市。通过延伸深加工产业链,百香果被制成果汁、果酒等多类产品,年产值突破400万元,带动务工8000人次,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引擎”。

农户采摘百香果

走进百香果种植基地,空气中弥漫着百香果特有的浓郁果香。放眼望去,绿油油的藤蔓间,是一颗颗浑圆饱满、色泽诱人的百香果。工人们穿梭在藤蔓间采摘果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工人江正学告诉记者:“现在采的主要是主枝上的大果,约3两一个,每人日采100至150公斤,日采总量超过1000公斤。”

山上采果繁忙,基地水果加工厂机器轰鸣。新鲜采摘的百香果经过筛选、清洗后,被送入自动生产线制浆、调配、杀菌、包装。

生产负责人张朝举告诉记者:“加工全程机械化,精度高、效率高,极大地提升了生产能力。”

新鲜采摘的百香果

从单一种植到集种植、加工、销售、品牌打造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一颗百香果不仅串起了水果产业链条,为当地群众带来稳定的经济收益,更成为当地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

贵州山顶红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江军海说:“加工厂建成后,实现了从季节性鲜果销售到全年产品供应的跨越,推动了产业多元化发展。未来,我们将结合‘中国天眼’区位优势,推进‘农业+旅游’,通过绿色产业和采摘体验,进一步打响百香果品牌。”

此外,平塘县通州、牙舟、平舟等地的刺梨也迎来采收高峰。昔日深山中的“维C之王”如今已成为健康市场的新宠。当地群众忙着采收,企业开足马力投入加工生产,产业链持续赋能,小小刺梨正成为助农增收的“黄金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农户将采摘好的刺梨运输到加工厂

在通州镇中星村,漫山遍野的刺梨果挂满枝头,金黄饱满。工人们正忙碌地采摘,随后打包运往企业售卖。

刺梨种植户李标告诉记者:“通州有个刺梨厂,销路是不愁的,种植刺梨比种植玉米更划算。”

在生产车间,刺梨经过清洗、压榨、过滤、杀菌等多道工序,最终加工成刺梨原浆并灌装入罐,送入冷库储存。“我们8月25日起收购鲜果,预计至9月底结束,共收购鲜果3000吨,鲜榨汁1500余吨,总产值超过6000万元。”贵州黔味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彭玉英介绍。

优质刺梨通过标准化车间和先进的加工技术,实现了从单一鲜果销售向多元精深加工的转变,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在提升产能效益的同时,有效带动群众稳定增收。

自动化刺梨清洗线

近年来,平塘县围绕克度百香果、平里河四月桃、开花寨蜜柚、塘边扎营坡数字化精品水果等种植示范区,进一步补齐品种、品质、品牌短板,逐步形成生产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推动全县水果产业发展壮大,迸发出产业振兴的“新能量”。目前,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13.75万亩,投产果园面积达12.76万亩,累计产量0.14万吨,产值达640万元。

农时四季,沃野田畴,粮食丰产,瓜果飘香。如今,在平塘县这片广袤的田野上,粮食、精品水果、蔬菜等一个个特色农业产业遍地开花,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平塘大地越画越生动、越画越美丽。


一审:朱婷婷

二审:郑  瑶

三审:彭应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稿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