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务要闻

“蜗居”→出山→出海 ——平塘县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突围

发布时间:2025-09-16 15:27:16
【字体: 打印

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是平塘县产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和难点。然而,近年来,这个曾经欠发达的小县,却走出了一条从“蜗居”深山到产品出山、再到出口海外的高质量发展突围之路,实现了从“土里刨食”到“产业兴县”的华丽转身。

“蜗居”深山,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平塘县生态环境优良,拥有天赋异禀的资源宝库。地处北纬25°的平塘县坐拥海拔800米至1500米的立体气候带,全年云雾缭绕的茶山孕育出“平塘甲茶”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茶叶水浸出物、茶氨酸、茶多酚等含量均高于国家绿茶标准,明清时期就曾作为贡茶远赴京城。依靠中国天眼周边区域特殊的气候条件,克度镇先进村生产的百香果于2019年获“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平塘蜂糖李也在2024年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者密镇拉关村养殖大户石兴红凭借生态优势,靠着大山养殖黑毛猪……

青翠群山环抱中国天眼

除了拥有生产生态农产品的天然优势,文化旅游资源同样独具魅力,探索百亿光年之外的“中国天眼”、世界最高的混凝土桥塔——“天空之桥”、两亿年前的喀斯特天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牙舟陶、一枝独秀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的水龙文化……

然而,受制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硬约束、产业技术支撑欠缺的软短板、市场对接的认知不足等因素,这些资源优势长期以来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陷入了“酒香巷子深”的窘境。

破局突围,以特色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生态筑基破茧成金

为了打破发展瓶颈,平塘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发展高山茶叶、生态畜禽、优质果蔬等特色农业,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

平塘茶山美如画

平塘县作为都匀毛尖茶的核心产区之一,平均海拔800米,年平均气温18.3℃,年降水量约1100毫米。除了利用好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之外,平塘在茶叶管护上下足功夫,利用人工除草、茶树下养鸡鹅、施用农家肥等方式,形成了一套高效、低耗、可持续的茶园管护模式,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保障了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更是推动了茶产业绿色发展。

“全县投产茶园18.5万亩,今年预计产量9000吨以上、产值10亿元以上。每年茶园开采以后,年务工量大约在60余万人次,每年采茶务工收入大约在7000万元以上。”平塘县茶叶产业化发展中心主任陈安明介绍。

“‘平塘甲茶’有高山茶韵。所有茶叶都是生态管护,就是以贵州干净茶的标准打造,没有施化肥,不打农药,所以它的味道比较醇厚。”斗茶大赛上,评委吴红燕高度评价“平塘甲茶”。

欧盟四国驻西南地区总领事团考察平塘茶产业基地

近年来,“平塘甲茶”在参加国家、省、州斗茶大赛中,共获得9金11银20铜30优的成绩,以及全国名优茶评比2个一等奖等诸多奖项,擦亮了“都匀毛尖·平塘甲茶”的特色品牌。

绿色生态,既是平塘县特色产业发展的坚实根基,更是其最闪亮的金字招牌。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平塘已培育出“贵芗香米”“平塘百香果”“塘边豆油皮”“黄金应子”“洞藏泡糟酒”“平塘山茶油”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矩阵。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通过“三链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龙头引领链——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化生产;数字赋能链——发展农村电商搭建产销桥梁;基建支撑链——建设冷链仓储保障品控流通。

据统计,2024年平塘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完成47.03亿元,同比增长3.9%。通过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品牌附加值持续提升,让这些承载着山水灵气的优质农产品,正以更强劲的姿态走出黔南大山、走向全国市场。

光伏板覆盖的现代化蛋鸡厂

风光赋能产业兴旺

在平舟镇土寨村,5174块光伏板覆盖的现代化鸡舍蔚为壮观。这个投资987万元的“牧光互补”项目年发电约234.6万千瓦时,不仅满足企业5%的用电需求,更通过智能温控产出优质“天眼蛋”,并成功出口香港,实现了平塘鲜蛋自营出口“零的突破”。金盆街道新兴社区600千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创收20万元,成为集体经济新引擎。

此外,随着东部产业梯度转移,平塘县的服装、牙刷、鞋类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企业不仅夯实了产业出口的基础,更解决了大量本地劳动力就业,形成“新能源引领、多产业协同”的发展新格局。

而这一切,是平塘县正奋力书写“风光生金”的产业传奇。2024年12月,者密农业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标志着本县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百万千瓦大关,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目前,全县获批风电、光伏项目37个总装机397万千瓦,其中8个项目116.5万千瓦已并网发电,装机规模稳居全州首位。同时,平塘县在新能源领域屡创纪录:谷硐风电场率先使用5兆瓦大功率风机,大塘风电场建成全省首个140米混塔结构风电机组,共享储能项目成为全州首个投产的省级示范工程。这些项目,为平塘发展注入了绿色动能。

新能源项目为平塘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天眼”转动文旅魔方

2023年,“天字号”旅游联盟的成立。贵州平塘与广西天峨、乐业、凤山、南丹等桂黔两省五县开启区域协同发展新篇章。联盟通过景区联动、线路串联,将“中国天眼”与喀斯特地貌、少数民族文化等资源有机整合,打造出多条现象级跨省旅游线路。平塘县创新推出的“星空露营+FAST观测体验”“天文课堂+非遗工坊”等复合型产品,使高科技观测设施与民族文化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游客能参与水龙节狂欢、体验毛南族蜡染技艺、学习牙舟古陶制作,既增强了体验的互动性与美好记忆,也推动了独具特色的“天眼”“天空之桥”、毛南布偶等文旅产品飞出大山,文创产品年均销售额上千万元,文化魅力也正转化为旅游收益。

这种“硬科技+软文化”的融合模式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24年,平塘接待游客667.09万人次,同比增长12.2%;接待研学团队20.02万人次,实现营收1.94亿元。

在群山环抱中,平塘县正以“中国天眼”为支点,撬动文旅融合的星辰大海,构建“天文+文旅”的融合发展新范式。通过持续深化“中国天眼·研学首选”品牌建设,平塘已逐步形成集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国际天文研学旅行目的地。

平塘毛南布艺成为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文化焦点

洼地跃升,特色产品逐浪国际市场

2020年冬天,2万公斤“天眼”蜜柚从平塘县掌布镇开花寨村搭乘专车走出国门出口俄罗斯。这也是贵州省精品柚子首次出口。

两年后,平塘鲟鱼活体首次跨越国门抵达越南。这是平塘养殖的鲟鱼首次实现出口,且当年出口量就达250吨。今年,预计200吨以上的鲟鱼将再次游向东南亚餐桌。

2024年10月,平塘生态绿色山茶油亮相韩国国际展会,打开国外销售市场。

今年5月,平塘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毛南布艺亮相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其独特的民族韵味和精湛的手工技艺成为展览现场的文化焦点。6月,来自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四国驻西南地区总领事及领事官员到平塘参访,打卡“天空之桥”“中国天眼”、茶产业基地,感受平塘科技进步与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魅力。

位于平塘三棵树工业园区的贵州新趋势服装生产车间一角

“中国天眼”FAST全球观测通道开放后,众多外国游客前来旅游。

每年端午节,海外游子也能吃上家乡的灰粽,慰藉乡愁。

春节前后,位于牙舟镇的贵州泰邦鞋业有限公司都要完成好几万双鞋子订单。这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专业生产各种户外、登山、徒步、攀岩等装备的制鞋企业,将“平塘造”产品远销到了意大利、智利、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从“蜗居”到出山再到出海,平塘县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特色产业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如今,平塘的“出山记”已升级为“出海记”。在这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上,生态底色与开放意识正共同绘制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审:朱婷婷

二审:郑  瑶

三审:彭应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稿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