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卡蒲防溺水有招:关爱与清凉相伴 安全与欢乐同行
今年入夏以来,气温持续走高。面对辖区水域分布广、野外池塘沟渠多等多重监管困难,卡蒲毛南族乡结合基层实际,突出“清底数、接地气、全覆盖、重实效”“四措并举”织密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防护网,让关爱与清凉相伴、让安全与欢乐同行。
召开群众会进行宣传
织密村级防护网,让危险水域“有人管”。全乡组织干部、网格员全面排查河流、水库等水域并标注风险等级,重点排查隐蔽区域。联合教育部门摸清未成年人底数,尤其关注“3+1”重点人群。对24处危险水域实行划片包保,由乡村干部、党员等负责每日巡查,发现未成年人立即劝离。建立乡领导包片、班子包村、干部包户的分级机制,执行AB岗和重点人员包保制。按风险等级配备警示标志和救援设备,对重点水域分类管理。动员退休教师、老党员等组成义务巡防队,利用其熟悉村情的优势开展水域安全宣传。
入户发放告知书
用活乡土宣传法,让安全意识“入人心”。每天通过大喇叭方言播报防溺水提醒“敲警钟”,利用车载或手持喇叭进村入户、河段巡防,反复播放方言警示语,让村民听得进、记得住。由村“两委”联合村小、幼儿园,入户向家长发放《未成年人防溺水告知书》,告知村内危险水域位置,防溺水注意事项。结合近期其他地方发生的案例,通过微信群、群众会、院坝会及入户宣传等方式,让家长直观感受溺水危害,自觉管护好孩子。
日常巡防
聚焦重点未成年人,让监护责任“落得实”。建立留守儿童台账,由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包保,每周走访监护情况。重点盯防10—15岁孩童,村支书及群众代表“一对一”谈话,警示野外水域风险。发现私自下河者,立即劝离并登记家庭信息,由派出所和村干部上门训诫,并在村内宣传警示。乡村干部入户签订告知书,明确家长监护责任,要求掌握孩子去向、同伴及归时,农忙时节尤其加强看管。
在危险水域放置“4个1”救援物资
备足应急救援物品,让紧急情况“用得上”。在各危险水域放置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绳等,确保发现紧急情况时能快速取用。建立巡防人员、村医与乡卫生院、派出所应急联络机制,确保突发情况及时响应。组织村干部、村医、村民参加应急演练,强化应急响应、学习简易救援技能,避免盲目下水等次生事故发生。在场河村水上乐园设置“亲水活动区”,并采取干部轮班值守、救生员全程陪同、下水前信息登记及家长陪同看护等措施,在充分保障未成年人安全情况下,让其充分享受夏日戏水乐趣。
设置亲水活动区
截至目前,全乡精准摸排并包保监管各级危险水域24处、签订告知书1185份、及时劝离涉水未成年人25人、设置亲水活动区1个,实现未成年人家庭宣传全覆盖,真正把防溺措施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通讯员:刘忠练
编辑:石明钢
初审:陆恩凤
校审:简定娟
审核:吴贵梅
监审:孟景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