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清两改两治理】金盆街道:党建引领村民自治 谱写乡村振兴新乐章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金盆街道紧扣“两清两改两治理”核心任务,以党建为旗帜,以村民自治为引擎,在8村4社区掀起一场人居环境整治的变革,让村民成为乡村建设的主角,共同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多维宣传动员
多维宣传,唤醒群众“主动干”意识。为让“两清两改两治理”理念深入人心,各村(社区)构建“线上+线下”宣传矩阵。线下通过院坝会、群众会等方式解读政策;线上利用微信群、公众号推送整治成效对比图、科普小视频,增强村民认同感。同时,各村(社区)将环境整治要求纳入村规民约,细化责任条款,引导村民自觉遵守。通过持续动员,唤醒村民主动参与的热情,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今年以来,街道累计共召开群众会30余场次,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600余份,组织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1300余人次。
环境卫生整治
积分评比,激发群众“比拼干”热情。街道推出“积分制”管理模式,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对农户参与“两清两改两治理”的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清理乱堆乱放、拆除残垣断壁、完成改厕改圈等,均可获得相应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或享受政策优惠。各村(社区)定期开展“文明家庭”“卫生示范户”等评选,设立“红黑榜”激励先进、督促后进,村与村、寨与寨、户与户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实现从“政府推动”向“村民自治”转变。
积分兑换生活物资
赋权自治,构建群众“当家干”格局。针对城乡接合部治理难题,街道积极探索“赋权自治”新模式,着力构建群众“当家干”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各村(社区)自主制定治理方案,赋予村民自治组织环境管理实权,组建由党员先锋、“能干人”、村民代表构成的环境自治小组,充分发挥“熟人治理”优势,不断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实现治理力量本土化、管理决策民主化。同时,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将辖区科学划分为若干环境治理网格,明确专人负责,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处理。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形成了全民共治、共建共享的环境治理生动局面。
通讯员:莫荣丽
编辑:陆恩凤
初审:陆恩凤
校审:简定娟
审核:吴贵梅
监审:孟景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