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协作】搭建穗黔文化虹桥:广州支教教师创新粤语文化课堂
将珠江潮韵注入云贵高原,搭建穗黔两地的文化虹桥。广州白云赴贵州平塘民族中学开展教育帮扶的教师们独创粤语文化课堂,为校园增添了一抹别样的岭南文化色彩。
“尽快将忧愁眼睛、忧愁面孔、忧愁内心抛弃吧……”
这些天,平塘民族中学的录播室里经常会传来阵阵歌声,支教教师冯小婷、莫爱文、曾小敏怀揣对岭南文化的深厚情感,教授学生学习粤语。
老师教学生们唱粤语歌
这三位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的支教老师,不仅拥有一口流利纯正的粤语,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领略粤语的魅力,冯小婷老师创新性开发粤语课程《乐粤社》。该课程为“三师”课堂,每一课时内,三位老师或轮番上阵,或同时施教,将“日常用语”“听声辨义”“歇后语”“粤语歌曲”“古诗词”等多个学习板块巧妙融合,呈现丰富多彩的粤语世界。
课堂上,歇后语、粤语朗诵、粤语歌曲从老师们口中说出,再配上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学生们忍俊不禁,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家跟着老师的节奏,努力模仿粤语语调,虽然一开始有些生疏,但都学得格外认真。
老师在教学生粤语发音
“以前我只是在电视上听他们说过粤语,但是现在有了这一门课之后,我现在也会说一些基本的粤语啦。”高一学生杨秀先学习粤语兴趣浓厚。
学生们通过学习,了解了粤语文化与民俗风情,掌握了粤语的基本发音,能简单应用交际用语,学会了经典粤语歌曲及古诗词粤语朗诵。
老师用粤语教授古诗词
“[粤语:大(daai6)家(gaa1)好(hou3),我(ngo5)系(hai6)王(wong4)帮(bong1)淑(suk6)],刚开始学粤语的时候,感觉学习粤语很难,但是在老师的细心教导下,我现在已经学会了基本的交流,如果有广东来的客人,见到他们我可以用粤语轻松地跟他们交流了。[粤语:贵(gwai3)州(zau1)平(ping4)塘(tong4)欢(fun1)迎(jing4)您(nei5)!]”高一学生王帮淑已经会说不少粤语。
《乐粤社》开课近一年来,已有超过60名学生参与学习。他们热爱和尊重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也更加珍惜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认真学习
平塘民族中学教育帮扶挂职副校长冯小婷说:“把各科的特色更好地在一节课里面融合起来,让同学们能够在更广的广度、更深的深度去了解我们粤语的文化。希望有更多的科目老师能够加入,也有更多的同学能够加入,提高各位同学在语言学习方面的水平跟能力。”
粤语课程的创办,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门方言,更成为了一座桥梁,将岭南水乡的温润与黔南山地的豪迈相连,谱写新时代教育协作的动人乐章。
平塘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潘鸿 刘安凤
编辑:陆恩凤
初审:陆恩凤
校审:简定娟
审核:吴贵梅
监审:孟景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