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蒲毛南族乡在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中”的产业发展中,结合各村实际,科学谋划,全力打造产业发展一村一品并初见成效。
近日,记者先后来到卡蒲毛南族乡新关村、甲坝村、河中村、摆卡村等,实地探访卡访毛南族乡产业发展布局,深入了解该乡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助民脱贫增收取得的新成效。
在卡蒲毛南族乡新关村关上组食用菌基地,七八名妇女正在忙着包装食用菌发酵菌棒,上万棒食用菌发酵棒整齐堆放在大棚里;沿着山间几公里的田土上,五个食用菌基地大棚正在修建。
“现在是基地建设起步阶段,目前一天有七八个当地群众在基地里务工,每人一天收入70元左右,等基地建好以后,可以带动20至30名当地群众到基地就业。”食用菌基地负责人陈列荣介绍说。
在河中村者街组蔬菜基地和亮寨村翁弄组蔬菜基地记者看到,绿油油的各种菜苗生机盎然,十分惹人喜爱。正在自家菜地里松土的河中村者街组村民石天选告诉记者:“以前我们都是种完水稻之后就栽种油菜,每年都是周而复始,收入不高,基本能保证温饱,今年在政府的号召下,我拿出自家2.38亩田来种植莴笋,按市场价今年我家可以有2万多块钱的收入。”与石天选一样,河中村甲地一组的贫困户石佩群家今年也拿出自家1亩多田来种植青口白菜,他跟记者算了一笔帐:“往年这个季节我们全部拿田土来种植油菜,每年收入寥寥无几,油菜榨油只能够自家食用。然而今年我们种的清口白菜是原生态无公害的,亩产可以达到2000多斤,光是一亩田就能得到2500至3000元的收入。”
刚走进摆卡村拉坝组,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占地上千平方米的养牛大棚。据了解,养牛场是该组村民石景银牵头建设的,以前石景银常年在广东沿海一带务工,不能照看家里的老小,从去年开始,他回到家里,与同村一户群众合伙建立了养牛场。一年以来,在卡蒲毛南族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他的养牛场得以顺利建设,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
“去年是起步阶段,本来不敢奢望赚钱的,但是一年下来我们净赚将近20万元。今年我们邀请12户贫困户利用他们的特惠贷加入养牛场建设,扩大养殖规模,目前我们圈舍里有79头本地黄牛。吃水不忘挖进人,我们感恩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决心与大家一起致富。”石景银说。采访中,记者据了解,近两年来,卡蒲毛南族乡始终将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抓落实,结合乡情实际,围绕“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在以蔬菜种植和林下畜禽养殖为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目前,在全乡范围内种植蔬菜2000亩,发展林下养鸡11.6万羽,食用菌100万棒,中药材种植100亩,成功引进贡柚并试种成功250亩,落实茶叶种植1000亩,计划发展菩提种植4000亩,产业发展一村一品初见成效。